炸彈專家來到,馬上就認出那是一枚三四十年代的炸彈,看造型,應該是RB的。
“引爆裝置已經被打開,沒有爆炸,說明這是一枚啞彈。不過,以防萬一,還是帶走銷毀比較好。”炸彈專家建議道。
果然是炸彈嗎?
攤主冷汗都流下來,自己也太大命了。一枚炸彈在自己身邊足足半個月的時間沒發現,還好沒有爆炸。
剛才,他也交代了這玩意怎么來的,已經有警察趕去他說的廢品場,準備順藤摸瓜,找到挖掘點。
楚河他們只是圍觀了一會,沒有繼續看,沒什么意思了。
他們離開之后,段穎等女才重新將注意力放在楚河手里的銅鏡。
“楚大哥,這面銅鏡不會也是古董吧?”
其實,她們一直有個問題,到底多長時間的文物才算得上古董?五十年?一百年?還是更長?
在她們認知里面,阿拉伯數字傳入中國就是一百多年左右。
如果百年的東西能算古董,那么這面銅鏡也不是不可能成為古董,只要是古董,那就值錢,楚大哥出錢買下它,也就能解釋通了。
楚河微笑點頭:“嗯!有近千年的歷史,應該是唐朝末年的物件。”
周雨桐驚呼:“阿拉伯數字這么早就傳入中國了嗎?”
這時候,楚河才和大家解釋,阿拉伯數字其實并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而是古印度人發明的。
公元七世紀時,阿拉伯人在征服印度時,發現這種從零到九的的計算方法簡單又實用,所以廢除了他們一直使用的復雜又繁瑣的計算方式而采用了印度氏的計算方法。
雖然阿拉伯數字是由印度人發明的,但卻是由阿拉伯人發揚光大的,所以人們就稱其為阿拉伯數字。
而公元七世紀,大概就是隋朝和唐朝的時候。這個時候,阿拉伯國家早就和中國有商業上的接觸。
那么,阿拉伯數字傳入中國,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不過,這種數字,真正被中國歷史記錄,是在宋朝。可并不妨礙,阿拉伯數字在唐朝已經存在的事實。
而且,那時候中國已經有了自己非常成熟的數學系統。那時候的唐朝人,根本不屑外來的文化,不可能拋棄自己創造的東西,用外來的替代自己一直沿用的文化。
于是,阿拉伯數字雖然很早就傳入了中國,但并不能普及開來。
“唐宋的時候就傳入中國了呀?”段穎詫異。
“或許更早,隋朝的時候已經進入中國,只是那時候還沒有人注意到,更沒有被史書記錄下來。”
講完這個問題,楚河才和大家說一說他手上的這面古銅鏡。
歷代銅鏡的鑄造工藝、銅質、紋飾、銘文等無不反映特定的時代背景,反映當時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學、藝術及風俗習慣等。
要給一面古銅鏡斷代,需要從好幾個方面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