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的話,難道還能說是那鳩摩智武功與實戰能力遠勝過喬峰嗎?顯然不可能。
而陸植所用之武功,雖不是斗轉星移,但卻也絕不可能在不知曉一陽指運勁法門的情況下,給他還來一記一陽指來,最多也就是以真氣透體的方式,粗暴的將真氣排出體外罷了。
所以如此一來,問題就來了,陸植顯然是會一陽指的,而且造詣還絕對不低!
枯榮禪師回憶起陸植回敬而來的那一記一陽指力,凝而不散,精純凝練程度甚至比自己都還要更勝一籌....
那么,陸植的一陽指又是從哪學來的呢?
所以別看枯榮大師似乎突然就那么輕易的答應了陸植借閱六脈神劍,但這其中的諸多深層次考慮,卻是他人根本不知曉的。
再加上形勢所迫,枯榮禪師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索性便成全了陸植好了。
畢竟這位青植道人,與他們大理段氏淵源絕對不淺,甚至還有可能....枯榮禪師也不知道自己所想究竟對與不對,不過他只需要那陸植與那吐蕃國師鳩摩智對比一下,心中的傾向自然就很容易有結果了。
這兩人皆是為六脈神劍而來,而且他們天龍寺在這兩人的壓力下,大概率也是保不住劍譜的,最好的結果,也只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直接毀了那六脈神劍的劍譜罷了。
可之后可能到來的報復他們又該如何應對?
都說人老人精,這一旦上了年紀的老人,想問題之時,的確會想的更多,枯榮禪師自然也不例外。
最后思來想去,考慮了種種因素,權衡利弊之后,他最終還是應允了陸植,并期望借助他的力量,幫忙打發了那鳩摩智。
陸植倒是不知道,枯榮大師此舉之中居然還有著這么多深層次的考慮,不過這些對于他來說也不重要,畢竟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而按照約定,他也該去會會那鳩摩智了。
第二天中午,大理城外的官道之上,一群吐蕃武士,正抬著一座華麗的步攆,一路而來,欲往那大理城外的天龍寺一行。
不過他們才剛行至中途,便不得不停了下來....一名身穿藍色道袍的青年道人正站在大道中央,攔住了他們的去路。
正盤坐在步攆之上閉目養神的鳩摩智也是忽有所感睜開了眼睛,有些好奇的看向了攔路的陸植。
“阿彌陀佛,不知這位道長為何要攔住貧僧的去路?”
“不為何,貧道特地等候在此,只是想要請大輪明王原路返回吐蕃,回你那大雪山寺安心修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