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非必要的話,陸植也不愿將事情徹底做絕,不是罪大惡極,德行低劣之輩,陸植也愿意給其留存一線希望。
送九龍島四圣及魔家四將,張桂芳等人上榜后,陸植等人便又回返了西岐。
此前西岐大敗朝歌兩陣,俘虜了朝歌十幾萬將士,這可是難得的補充兵員,數月來,眾人都在一直忙著招降一事。
那些死忠殷商者,都被陸植給發配到西岐各地建設去了,剩下的那些人,則是可以爭取招降的對象,每隔幾日,就將他們拉出來操練一番,輔以精神教育。
不過月余的光景,已經陸陸續續有近六萬朝歌降卒被打散了人員編織,分別補充進了西岐各部之中,估計再過個半年光景,那些可以爭取的降卒就會盡數轉化成他們西岐一方的兵員了。
這也是這個時代的慣例了。
畢竟商周時代之時,還屬于奴隸制的年代,戰敗被俘的敵軍,不是被梟首充做軍功,便是被當做奴隸或者炮灰,沒有半分人權主義可言。
所以陸植這番招降,對那些朝歌俘虜而言,簡直就像是恩同再造一般,畢竟陸植既沒有直接挖坑將他們活埋了,也沒有將他們貶做奴隸,而是給了又一次選擇的機會。
只要他們是真心降服,便可入周營為兵卒,待遇與西岐本土軍士也差不了什么了,還能有什么不知足的。
所以不到月余的時光,西岐一方便已經從先前那兩次大戰中回復了元氣,甚至是更為增強了許多,麾下的可戰之士,已經增加到了十六萬人,比之大戰之前,將近增長了一倍!
而相比起西岐一方,朝歌那邊卻是仍舊日漸糜爛。
申公豹約定之期未歸,帝辛無奈之下,又開了一次朝會,定下了新一任的征西元帥的人選之后,他便再一次回到了那酒池肉林之中,與他寵愛的愛妃妲己繼續享樂歡愉去了。
又是數天過后,朝歌一方再次派遣來了大軍,由那三山關總兵,名將鄧九公掛帥,再領大軍十五萬,攻伐西岐。
這鄧九公,比起聞仲來說,用兵倒是要穩重得多了,或者說,在看到張桂芳與聞仲兩位名將接連兵敗西岐之后,他也吸取到了兩人的教訓,從一開始便尤為的慎重。
鄧九公穩扎穩打之下,一時間倒是無有與西岐一方展開過什么太大的陣仗。
而陸植顯然也樂得于此,畢竟西岐一方,如今還在消化那些此前俘虜來的降卒們,這鄧九公和他們拖得越久,對他們來說就越加有利。
而且還能借助鄧九公麾下的大軍,幫忙磨合訓練一番那些新加入到西岐的原朝歌將士們,讓他們更好更快的融入進西岐之中,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于是,雙方就這般僵持了下來,每隔幾日,便交鋒一場,然后各自退去,倒是無有什么值得贅述的。
然后,再說另一邊。
先前申公豹去往金鰲島邀請道友出山卻無果后,自覺大失顏面,當即便沒面子再留下去,隨后又想到,已是與那紂王失了言,也沒那臉皮再返回朝歌,只好另尋他法。
他倒是機靈,轉頭便去了那蓬萊島,拜會了那一位號稱一氣仙的截教門人,余元。
那余元,乃是截教金靈圣母之徒,與聞仲師出同門,乃是師兄弟,且余元還有一徒弟余化,也是殷商中的將領,如今正與那鄧九公一同征討西岐。
所以申公豹一番思索之下,便來到了此地,請他出山相助。
而這一次,申公豹做足了準備之后,終于沒再無功而返,順利的以聞仲之仇,還有相助徒弟之義,說服請動了那余元出山助陣。
終于人之后,申公豹也總算是松了口氣,與余元定好三日后朝歌相見,便再次騎著黑豹往朝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