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你這招人嗎?”
一個嘴唇干裂的女人看起來臉上毫無生氣的站在一家餐館的門口,老板打量了這個皮膚有些黝黑的女人后,搖了搖頭。
“不行!”
女人舔了舔嘴唇。
“可不可以.......”
沒有等女人說完話,老板已經轉身去看其他的應聘者了,女人很快就被人潮擠到了后面。
大部分餐館都已經招滿了人,這是城內目前還能夠找得到工作的產業,只不過進入餐館必須得有力氣,以及外表必須得過關才行。
大部分人已經撐不住了,雖然有著國會每3天發放的食物和水,但對于很多人來說,這種每天毫無希望的日子,對于很對人來說是極為殘酷的。
此時這個皮膚有些黝黑的女人,茫然的看著眼前的一切,她不知道未來要怎么辦才好。
一輛卡車緩緩的開了過來,上面一個人拿著擴音器喊了起來。
“蘇美爾家的煙葉種植園急需要大量人手,一天工資20塊,供應三餐。”
一時間大量的人都擠了過去,皮膚黝黑的女人也急忙跑了過去,如果有錢賺的話,不少人都不想好像等死一樣,每天吃著救濟食物度日。
位于城市東北角的地方,那里是家族的種植地,基本上除了少量作物外,清一色的都是種植煙草,這是城市內僅次于食物的供應品,煙草在城市建立之初都已經全面的開放給了家族。
大部分家族一開始在食物供應不足的時候,都會來種植食物,而且那時候沒有商品法的限制,家族的田地里產出的食物都是最優質的,食物價格普遍要高于市場整體價格,一些小家族是自用,一些中型和大型家族都是用于商業上。
但在商品法出臺后,食物的市場價格被穩定了下來,家族的食物雖然依然優質,還在供應到上層去,但原材料的價格利潤空間已經開始下跌了,所以大部分家族便開始進行了煙草產業。
城市內有著大量的煙草公司,從最便宜的1塊1包的香煙到100塊1包的香煙都有,各式各樣口味的香煙,是城內供給量僅次于食物的消耗品。
近幾年來大部分家族把田地里的作物,除了留夠自己家族每年所需的田地外,其他的田地全都建成了煙葉栽培大棚。
“你干得了活嗎?”
蘇美爾家族的負責人問了一句,皮膚黝黑的女人點點頭,卡車上不斷的有人上來,但不少人看起來還是不想要到農田里干活,工資對于很多人來說太低了,這個時節在餐館里工作基本上一個月可以拿到1000塊。
“上來!”
女人感激的說了一聲謝謝后上車了,很快這輛卡車里就裝滿了100多人,已經招不到人了,明明可以裝200人的,負責人還在賣力的喊著。
此時街邊上一些記者正在采訪著一些底層的人。
“我需要一份工作。”
大部分人面對記者的問題都會這么回答,現如今城市內越來越多閑置在家的人,將近有65%的人都沒有工作,只能夠繼續等待西部的工廠全面啟動。
救濟食物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領,只有那些窮得兜里1毛錢都拿不出來的人才可以,抱怨,憤怒,哭訴完全失去了作用,不少人只能夠繼續忍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