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躺進白色艙體,透明的蓋板合上,無數微小之極的納米機器人形成力場生成陣列,通過不斷變化掃描力場頻率,用極低功率力場變化,來刺激高寒本身生命力場產生微弱波動,然后通過力場感應技術,計算高寒的生命力場強度和頻率跳變范圍。
這牽涉到南蝶星盟的主流力場技術,遠不是提供給水藍星的閹割型納米技術可比。
安妮*馬哈維爾一邊驚嘆,一邊十指幻化出無數殘影,對著空氣瘋狂操作——單看她手指彈動的速度,竟然不在任何一位武道大師之下。
——————————————
對其他人來說,安妮*馬哈維爾面前是一片空氣,而對安妮自己來說,那里實實在在存在著一大片操作界面。
那是安裝在她瞳孔上的投影晶片,在她眼球內部直接投影出只有她一個人能看到的無形投影,而她操作動作,則被體內相應設備讀取,轉化為指令,輸入系統。
能有資格踏上星艦的宇宙戰士,除了少數怪物級別的天才之外,都是半生物半機械的再生人。
也就是說,安妮*馬哈維爾本身,就相當于一臺高性能計算機,如果連接外設的話,性能更是可以提升十倍。
計算機與人類自然身軀的結合,是星際文明發展的主要路線之一,絕大多數科技文明,最終都會走上這條人體改造的路線。
在計算機水平發展到一定層次的科技文明中,都曾經出現過一種對人工智能產生恐懼的思潮——因為計算機隨隨便便就可以進行每秒上億次運算,機械表現出來的計算能力可以把人類拋出一百條街都不止。
而隨著神經元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更是可以在足夠樣本數據支持下,對復雜問題做出擬人判斷,甚至計算機的判斷,往往比人類的判斷還要準確——從象棋、國際象棋、圍棋,乃至無人駕駛、無人客服等等。
這引起人類的恐慌——若是計算機智能超過人類,能承擔人類所有工作,那還要人干嘛?會不會有一天,計算機變成比人類更優秀的種族,然后轉回頭消滅人類呢?
真以為什么機器人三定律,能約束比變得人還要聰明的計算機嗎?
連律師都能鉆法律的空子,計算機還鉆不了機器人三定律的空子嗎?
然而實際上,這完全是杞人憂天——比人更聰明的計算機根本不可能出現。
這并不是說計算機技術存在天花板,而是計算機技術和人類的共同特征決定的。
計算機技術是通過模擬人類思維方式,甚至模擬人類大腦信息處理拓撲結構開發出來的技術。
技術越發展,計算機就和人類越像,當技術突破某個節點之后,計算機和人腦的界限就變得模糊起來。
所以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人腦和計算機直接連接的技術必然應運而生,人腦做決策,計算機提供記憶和計算過程,兩個相輔相成。
高寒識海空間中,那種以計算機陣列形態存在的記憶存儲方式,在星際聯盟中,只要有資格進行再生改造的再生人,每一位都可以通過科技手段做到這一點,而且邏輯結構比高寒更加優秀。
星際文明中,除了那些堅持自我進化道路,企圖單憑自身之力超越種族極限的強者之外,幾乎每一位再生人,都是人與計算機的結合體,既然人與計算機融為一體,自然也談不上什么人工智能危機。
因為所謂的人工智能,其核心判斷機制依然以人類思維為主,很難產生純粹的機械智能。
——————————————
十分鐘很快就過去了,‘呲——’的一聲,納米倉透明蓋板張開,高寒從艙體里坐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