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云、顧云,你聽說過《農夫與鴿子》的故事嗎?”
白鳶站在顧云肩頭嘰嘰喳喳。
她完全繼承了鳥類咋咋呼呼的特點,雖然每天醒來的時間十分有限,但白鳶卻能在這極為有限的時間里,說出別人一天的量。
“《農夫與鴿子》是講什么的?”
“這么有名的故事你居然都沒聽過呀!傳說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趕集回家的農夫在路邊發現了一只凍僵的鴿子,他覺得鴿子十分可憐,就把鴿子抱了起來,還將自己的大衣借給鴿子取暖。
在農夫悉心的照料下,鴿子很快蘇醒了,并且露出了善良的本性,為了感謝農夫的幫助,她將自己的一枚羽毛送給了農夫,雖然這枚羽毛不會實現農夫的愿望,也沒法保證農夫和他的后代世代安康,但卻是農夫與鴿子友誼的象征!
怎么樣,這個故事是不是非常感人?現在這里就有一只快要凍僵了的鴿子,你完全可以把大衣借給我!”
白鳶循循善誘。
她誠實,她就是饞顧云的大衣。
這衣服是上次出門時安鈴幫顧云挑的,絨面的里面還加了保暖層,一看就很暖和。
“我怎么記得這故事好像不是這么說的?”
別的顧云不知道,但這個故事的開頭他卻有些印象。
小時候妹妹總是纏著他講故事,他無奈買了一本故事大全,上面好像就有白鳶剛才說的故事。
只不過那故事的開頭說的好像不是鴿子,而是一條凍僵的蛇。
農夫出于好心救了蛇,蛇在得救了之后卻露出了本性,反咬了農夫一口,農夫最終蛇毒發作不治身亡,為自己的好心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顧云之所以記得這個故事,是因為他覺得這很有教育意義。
它用慘痛的結局,告誡所有人,如果不好好鍛煉身體,就會連路邊的蛇都打不過。
他正是通過這個寓言故事來啟發妹妹對于修行的興趣,只可惜收效甚微。
而現在如果把蛇換成了鴿子,還改成了大團圓的結局,那就徹底喪失了它應有的教育意義。
“你這故事是編的。”
“誰說的?這是真實發生過的,我只不過是把房東換成了農夫,還稍微對結局進行了一些藝術加工罷了!我之前不是告訴過你,我放跑了餐廳的鴿子之后正準備向人類復仇么?”
“然后你不是就被基金會抓去研究了么?”
“在我被他們發現抓去研究之前還隔了好一段時間呢,我后來因為天氣太冷又無處可去,就偷偷溜進了房東家里偷吃東西,沒想到卻正好被房東太太抓了個正著。”
“哦?于是你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她趕走了?嗯,總算是有些反派的感覺了。”
“并沒有,然后我就被收養了。”
白鳶實話實說,她身為天災,本不該向渺小的人類低頭。
但是房東太太家里有暖氣,有熱呼呼的食物,還有電視看,收養了她之后,太太每天晚上都會給她單獨煮一根小玉米。
“不過我也不是白吃白喝,我有好好地幫她看家!”
“你都在睡覺,怎么看家?”
“誰說睡覺就不能看家了,我還趕走過入室盜竊的小偷呢!”
一說到自己的英勇事跡,白鳶便會趾高氣昂地挺起胸脯,同時張開翅膀比劃著當時的場景。
“那個小偷是跟蹤狂,知道房東太太一個人在家,所以就大晚上偷偷溜了進來意圖不軌,但是在他實施任何犯罪行為之前,就被我擊退了!”
至于她為什么半夜還醒著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那天白天睡在了空調下面,溫暖的氣流實在是太舒服了,結果一覺醒來都已經入了夜。
于是白鳶醒后便飛去廚房啄食太太留下的小玉米,剛吃完小玉米就和鬼鬼祟祟溜進來的小偷撞了個正著。
小偷看見廚房里有一只鴿子當場就愣住了。
白鳶見狀頓時英勇無比地沖了上去,對著小偷又啄又撓,三下五除二地把小偷給趕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