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勁東不由得想起了前世的時候,自己并沒有像現在這樣,被朱迎福所長所惦記,后來雖然也慢慢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艦船設計師,但確實就像朱所長現在所說的一樣,那是通過熬資歷,加上自己的勤奮好學,慢慢的熬出來的。
船舶工業的人才流失問題,確實很嚴重。
特別是造船廠,就更缺少高技術人才,大學生都不愿意到造船廠去,一方面是因為造船廠實在是辛苦,收入卻比較低,在國內的幾所擁有造船類專業的大學生畢業雙選會上,很多學造船專業的大學生,都沒有選擇造船廠,有的選擇了去汽車制造廠,還有別的行業。
再加上每年全國各高校船舶相關專業畢業的大學生,數量又非常少,所以整個船舶工業的技術人才就呈現出青黃不接的狀態。
現在的大學生,有幾個還愿意吃這個苦呢?這可不是朱所長他們那個年代了,如今大家都在向錢看,工資待遇不好,確實很難招聘到大學生。
再加上一些大學生到了船舶行業,感覺前途無望,剛剛培養出來又流失的也為數不少。
因此朱迎福才會這么重視人才的培養問題,才會這樣跟朱勁東談心,關心他,這是因為朱迎福,看好朱勁東這支潛力股,想把他培養出來。
船舶設計師、建造師、高級管理人才以及高級技工,都是各大船廠非常需要的人才,甚至有的船廠不惜重金去挖別人的墻角,有時候當然也會挖到船舶設計所來。
特別是一些國外的船廠,對國內的造船人才,吸引力是非常強的,海狼艦船設計研究所就有不少專業人才,流失到了國外造船廠,在海狼艦船設計研究所他們只能拿兩三千的月工資,但是到了國外造船廠,那至少都是三千美元。
看了看朱勁東的反應,朱迎福又道:“所以我想,接下來對你的工作安排,有一些調整,現在你是在跟著鐘小偉做22型導彈艇協作項目吧?”
朱勁東點了點頭道:“是的,22型導彈艇是海軍船舶研究所主導的項目,我們主要還是配合他們。”
22型導彈艇,從一九九四年就開始立項了,這是海軍船舶研究所拿到的項目,不過這個項目經歷的時間非常長,從一九九四年立項,到二零零四年第一艘編號為2208的導彈艇在江東造船廠下水,用了十年時間。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前期并沒有確定下來,采用什么樣的設計方案,一九九七年海軍船舶研究所一位女設計師,接手這個項目,擔任總設計師,提出了采用穿浪雙體船的總體設計方案,獲得通過,現在這個項目的進展已經比較快了。
不過22型導彈艇,雖然出來的時候非常驚艷,但它還是有著一些比較明顯的設計缺陷,特別是隨著海軍朝著遠海發展,藍水海軍的戰略目標,越來越多的大中型艦艇服役后,這種小型的導彈艇就沒有了用武之地。
可以說22型導彈艇能夠發揮作用的時間并不多了,隨著056型輕型護衛艦的大批量下水服役,最終22型導彈艇慢慢的就淡出海軍裝備序列。
這最主要的還是因為隨著052C,D和054A等遠洋艦艇越來越多,以及將近六十艘的056輕型護衛艦下水服役,22型導彈艇不能遠海作戰,而近海多用途作戰能力又不及一千三百噸的056型護衛艦,最終只能無奈的退居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