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外星高等文明想要實現跨星際遠航來到地球,可行的方案大致只有兩種:
1、超光速飛船,即:時空壓縮/拉伸技術。比如:曲率驅動引擎。
2、星際空間傳送門(裝置),即:空間跳躍技術。比如:蟲洞。
當然,還有一種最簡單粗暴方法,就是——假設外星高等生命可以永遠不吃不喝、不老不死,并且飛船永遠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的情況下,或許他們能夠在宇宙中航行數億年最終到達地球。
不過這顯然不太可能,為了到地球“旅游”一圈所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有那時間還不如去干點別的事情呢~)
除了上述這三種方法以外,可能還存在其它的方法,只不過我們目前還不知道而已……
“費米悖論”和“卡爾達肖夫指數”告訴我們,在茫茫宇宙中我們不應該是孤單的……
2013年9月12日,美國宣布:由美國宇航局(NASA)于1977年9月5日發射的“旅行者1號”無人太空探測器已經飛出了太陽系,正式進入了星際空間!
這是目前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飛行器,也是第一個沖出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
截止2013年,“旅行者1號”的這趟遠航共耗時36年,距離地球約187億公里。
這標志著人類對于太空探索的又一個里程碑!
但從宇宙尺度來看,36年187億公里是微不足道的、僅僅是一個很小的時間尺度和一個很短的距離。
人類相當于只跨出了“一小步”,想要探索更廣闊的深空,我們必須提高速度,無限接近光速甚至超過光速。
不過基于“狹義相對論”原理:速度越快,質量越大。即:隨著物體動能的增加,其質量也會逐漸增加。
當我們將一個物體逐漸加速到接近光速的時候,其質量也會接近于無窮大。所以我們是無法將一艘飛船加速到光速甚至超光速的,除非飛船本身能像“光子”一樣,沒有質量。
但曲率驅動引擎卻可以,因為根據時空壓縮/拉伸原理、它不需要考慮被加速物體的質量,理論上它甚至可以將飛船加速到超光速!
不過顯然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來看,曲率驅動引擎還處于理論/科幻階段,距離其變為現實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也許,未來人類真的能夠實現超光速跨星際遠航,不過那應該是人類達到2級文明以后才需要考慮的事情了。
目前人類文明等級約為0.73級,連1級文明還沒有達到。
那么,除了第3種方法,即:不吃不喝、不老不死、并且飛船永遠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之外,我們現在想要實現星際遠航去探索更深層的宇宙、甚至星際殖民,就只能借助第2種方法了,星際空間傳送門——蟲洞!
這也是張璐當初選擇“天體物理學”專業的主要原因之一,當她第一次接觸到“蟲洞理論”的時候,立刻就被這個神秘的天體深深的所吸引住了。
就像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第一次接觸到“黑洞理論”的時候那樣,被它的神秘與未知所深深的所折服了。
按理說女孩子基本都屬于感性生物,對冰冷的宇宙空間一般都不是很感興趣。但不知道為什么張璐就是喜歡,從小就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