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她感嘆:自己的理論第一次擁有了這么多聽眾……
……
中午,張璐剛走進食堂,王若曦就從后面追了過來,問:“怎么樣,有什么‘大新聞’嗎?”
張璐點點頭:“事情比想象中的要嚴重。”
“快跟我說說。”
“大姐,我剛在會上結束了近三個小時的演講,能讓我歇會兒不?”
“那你喝口水。”王若曦把自己的水杯遞給她。
……
下午的會議主要圍繞解決方案進行。
首先就是海平面升高問題。
當然,想要阻止海平面繼續升高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眾人投票一致同意向政府提交《沿海城市撤離議案》,以確保災難一旦發生,可以將損失降到最低。
其次就是空氣流失問題。
如果地球自轉速度持續減慢,那么大氣必將因磁場減弱而涌向兩極。屆時,高海拔地區和赤道區域的人必將因缺氧而無法生存。
所以,眾人再次投票一致同意向政府提交《高海拔,赤道地區撤離議案》,以確保這兩個地方的人在空氣流失前,能夠安全的向南北兩個方向撤離。
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再提交一份《地下有氧空間建設議案》,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表空氣肯定會越來越稀薄,以至于徹底無法呼吸的程度。
因此,地下有氧空間是保護人類文明不被徹底毀滅的最后防線!
但這個時候有人提出異議,隨著地球自轉速度逐漸減慢,大陸板塊運動及火山活動會越發頻繁,這樣的情況下,待在地下空間是否反而更不安全了呢?
譚貴臣:“你還有更好的辦法?”
那人點點頭:“我的想法正好相反,在我的設想中、這個有氧空間不應該在地下,而是應該在天上,我們要一個巨型空間站!”
另一個人站起來說:“如果我們現在有這個能力,那為何不建造一艘巨型飛船呢?”
那個人就不說了。
譚貴臣:“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正如后者所說,我們現在還沒有那個能力去建造一個巨型空間站。而且、在天上建造一個空間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和資源,已經可以在地下建造十個同樣的空間了。”
“現在我們時間緊迫,根據所有數據綜合計算,我們最多還剩不到五年的時間……”
經過一下午的討論,最終眾人模擬出了一套完整的災難預測模型,和一套不算很完整的災難應對模型。
至于那個從1.5億公里外朝地球飛來巨型立方體,有人提議建設太空防御。
但在這顯然也是不可能的,首先拋開時間不談,就是它那龐大的體積,你就是給地球建造一個外殼包裹起來也沒有用啊~
最后,眾人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較大的爭議,不過最終也沒爭辯出什么結果來……
索性大家不得不將這個問題先放一放,解決眼前的氣候危機才是當務之急。
如果人類不存在了,那么,也就無所謂是否高級文明入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