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堡一定是要建的,但地球還是要撬的……
一個人站起來說:“我有一個不成熟的辦法。”
主持人:“不成熟就不要說了。”
“呃……但這也許是一個辦法。”
“那你說說看。”
“我也是在一本科幻中看到的,就是——行星發動機。只要我們能夠建造足夠多的發動機,也許就能夠把地球推回到原來的軌道上,并且恢復自轉。”
“你是說,流浪地球嗎?”
“對,就是那本書。”
主持人微微一笑,說:“你是科學家,你應該知道那只是的情節而已,現實理論上是根本不可能的。”
那人點點頭:“理論上確實不可行,但不證明實踐也不行……因為理論上而言,太陽精靈這個物種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它們卻真真實實的存在著……呃,我沒別的意思,只不過是提供一種可能性而已。”
建造發動機推動地球回到原來的軌道上,這在理論上是完全不可行的,先拋開人類現有的科技水平不說,就是地球的結構也不足以承受那么大的推力。
太陽對地球的引力是3.5ⅹ10的22次方噸,在不考慮引力增加的情況下,想要抵消這個引力并推動地球、至少需要400萬億噸以上的推力!
400萬億噸的推力足以破壞地殼結構,就像一個人的手握著一枚雞蛋,你用一根針去戳雞蛋,即便戳漏了它也不會動……
只有去推那個人的手,雞蛋的位置才會發生變化,且你的推力要大于那只手的拉力,否則你依然還是推不動,甚至有可能使雞蛋破碎……
如果你無法推動那只手,就只能想辦法讓那個人松手了……
那么,握著地球的那只“手”在哪里呢?
就是太陽!
太陽就是那只手,引力就是那個拉力。
我們無法推動太陽,也無法讓它“松手”,所以這是一個令人感到非常頭疼的問題。
前排的一位領導說:“關鍵還在于技術水平問題,建造一座發動機尚且有可能,如果建造成千上萬座,那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重聚變發動機技術我們還沒有完全掌握。”
張璐:“那如果用核聚變呢?我個人覺得發動機這個方案是可行的,如果能推動地球那再好不過了,如果推不動,也可以用它來當做地球防御的武器……想想來看看,成千上萬座發動機噴出的火焰直沖天際,這不是很好的防御武器嗎?”
眾人經過一番討論之后,一名領導拿起話筒、點點頭說:“目前我國對于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究還算比較完善,如果全球能夠達成一致,相信建造發動機應該是沒問題的,關鍵就在于這個發動機應該怎么建,建成什么樣?”
主持人:“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進行研討了,現場有機械工程學專業的學者嗎?”
沒有人站起來,大家互相看了看,顯然今天的與會者都是各個領域的科學家,根本就沒有機械工程學家。
那個領導說:“好吧~這個方案我們后續會選一個時間單獨探討的,那么除了這個方案以外還有別的辦法嗎?”
一個人舉起手,在得到主持人的示意后,他站起身道:“我覺得發動機這個方案不可能成功,400萬億噸以上的推力,假設一臺發動機能夠產生100億噸的推力,那我們起碼要建造4萬座這樣的發動機,就是傾盡地球全部資源也未必能夠建造這么多呀~”
“我覺得,與建造4萬座巨型核聚變發動機相比,建造大型宇宙飛船要更劃算一些,畢竟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來看,飛船要更靠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