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你只需要解決自己的問題,也就是問題1:是否參與進來。但不能夠干涉別人的問題,也就是問題2:我們需要你參與進來。”
“這么說似乎有點復雜,但我相信大家應該都能夠理解。你是否參與進來,這是兩個問題,一個是你參與,一個是你不參與。”
“現在,我們不會以“為你好”而干涉你的問題,你也不必以“大局為重”考慮我們的問題,因為根據“課題分離理論”這兩個理由都不成立,沒有真正的我為你好,也沒有真正的以大局為重,問題的根源就在于滿足你自己。”
“現在無論你選擇參與或不參與,未來都將為你自己現在做出的選擇而承擔后果,怎么選由你自己決定,未來你將承擔什么樣的后果,也只有你自己知道。”
“這套理論又被稱為“因果論”,你選擇什么樣的因,就要承擔什么樣的果,世間不存在中立、現實不是游戲,更何況關系到整個人類文明的生死存亡!”
那個人看著會桌上的筆記本,似乎在做著強烈的思想斗爭,沒有人說話、所有人都在等待著他做出決定。
過了一會兒,他點點頭:“好吧~我參與。不過我們卻是提供不了任何經濟上的援助,陸地面積也沒有……”
我國發言人:“沒關系,那就出人出力好了,畢竟這不是一項小工程,人手肯定是不夠的。”
那個點點頭。
我國發言人問:“還有沒明確態度的國家嗎?”
……
大會進行了3天,全球二百五十座地堡的位置主要選定在: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和非洲板塊,分布最廣的還是亞歐和美洲板塊,近一百七十座地堡都分布在這里,其中亞洲板塊就占了近九十座……
行星發動機的模型很快就建立了起來,初步定為:高度1500米左右,占地面積約240萬平方米,全功率輸出預計可提供100.6億噸推力!
這樣的巨型發動機至少需要建造4萬座,選址卻成難題,因為幾乎沒有哪塊大陸能夠承受這么發動機的總輸出功率。
如果不考慮地堡的最大承受力或許可行,這樣就要求地堡更加堅固。
政府決定所有地堡外層結構,均使用厚度不低于200cm的鈦合金建造,這種金屬堅硬且不易變形,200cm的厚度完全可以承受發動機100億噸以上的推力,但僅限一座。
所以,任何兩座發動機不允許建在同一座地堡之上。
這樣一來想要建造4萬座發動機就更難了,陸地面積不夠啊~
張璐又想到了一個辦法:等地球自轉速度再減慢一些,赤道地區的海水將全部涌向兩極,屆時、大片陸地將呈現出來,這樣陸地面積不久夠用了嗎?
至此,全世界最終達成了統一,全人類達成了團結一致,共同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