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些拿這種槍爆頭的,也不是沒有,但必須在十步二十步之內,還需要那種真正的老手才可能做到,至于超出這個距離,只能靠蒙,蒙到了就恭喜你了。
而且這種槍發射一發非常的繁瑣,要不是有人在那示范,崇禎絕對會懵逼的。整個下來恐怕有九大步奏,細分下來,也超過二十多。
崇禎看著對方足足花了一分多鐘才點燃發射出去,速度也是夠慢的,若是遇到騎兵,在對方突然襲擊下一發都打不出去,怪不得現在還是以冷兵器為主。
繁瑣,下雨天還不能用,加上操作過程也容易出現各種的故障。
也不是說這種槍沒有用,在形成密集的火力壓制下,也非常牛逼的。
可是和自動步槍相比,這種東西完全就可以扔了,可惜,如今是明朝啊,只能將就著用吧,而且訓練一名火槍手所需的時間也非常的短,為什么會有訓練三個月就能拉到戰場的現象。
因為只要擁有一定的紀律,加上火槍能夠操作起來就行了。
至于其他的,幾場戰斗能活下來,就成為老兵,強兵。
還有,三個月只能訓練出一支看起來算得上的兵,并不是能夠戰斗的強軍。
那些訓練三個月打遍天下無敵手,崇禎表示這樣的軍隊是怎么練出來的,他也想拜師學去。
通過了解,原來示范鳥統的那人并不是慢,而是正常的速度,一般士兵能夠三分鐘兩發,那種熟練的老兵最快能夠達到一分鐘一發。而還想再快,也快不到哪里了,看來死錯怪對方了。
對于槍械的發展史崇禎還是有所了解的,火繩槍之后自然是燧發槍,這東西整體要比火繩槍要好很多,而且上個世界歐美那邊就已經研制出來的,大明這邊也就是最近幾年也出現了。
這玩意好是好,但在十八世紀才全面裝備的,為什么?還不是冶金技術達不到標。
就里面的彈簧鋼以這個時候的科技,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出來,崇禎雖然看過這方面介紹,可惜忘了,所以多讀書和記性好還是非常重要的。
等過段時間讓那些鐵匠進行嘗試性的研究看看,雖然忘記了,但好歹還是記住一些的,只要給予一定的獎勵,讓人慢慢實驗就是了,誰最先研究出來,誰就獲得金錢。
千萬別小看金錢的魅力,只要把獎勵提到幾百上千兩,那些匠戶可是能夠沒日沒夜拼命的干活的。
實驗次數多了,遲早能夠配對得上。
好吧,現在還是不談燧發槍,軍隊暫時主要還是以火繩槍為主。
接下來時間,這行士兵跟隨此人一步一步熟悉鳥統的步奏,崇禎讓人將其用紙記下來,相互之間傳抄。
這時候,完全就體現出識字的重要性,認識字就能夠根據字面意思背下來,然后根據背誦的步奏來,這樣能夠更快、更好的掌握。
默寫也許對于這些士兵來說還非常的困難,但拿出一本書來讀,不少人都能大致讀下來,也會出現不少的錯誤,但幾個月能夠做到這樣已經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