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武勝負已分。
那么,論經會前兩輪,佛道兩門戰成一比一平。
神霄殿大師兄眉頭大皺,這最有把握的一局竟然輸了?而且還輸得這樣的莫名其妙?第三場一場定輸贏,沒把握啊。
頭大呀!這要是輸了,俟師父從祖山歸來,竟然沒有了國師的頭銜,那還不罵的我狗血淋頭?
……比武場上驚心動魄而又令人奇怪的一幕,讓裁判朱逸群出現了片刻的大腦斷電。
老先生心里頗有些感慨:現在的年輕人,怎么變的這么強了?他們又哪來那么多新奇的思想,和異想天開的創造?
這一刻,他明確地感到了自己的蒼老,雖然他才五十多歲;可又仿佛有一道道潺潺的清泉,滋潤著他的心房:很好的!青冥天下的少年,是很有希望的,一代更比一代強的!
這個面目丑陋的裁判看著滿殿驚散的眼珠,重重敲了敲案幾,厲聲說道:“本屆論經會第二場比武,靈寶寺勝!”
他說這話時,雖然板起了他那令人憎惡的面孔,但一些有心人驚訝地發現,這個一直語氣尖酸刻薄的裁判,此時剛硬的話語中竟然露出了一絲溫情!
就仿佛正被什么事感動著。
趙小白不由想道:這半老的讀書人,若在此時向他傾慕了半生的戀人表白,那一定特別感人肺腑,就算是鐵石心腸也會要被他軟化。
第三場由裁判夏建仁主持,這一場自然是比:法術。
裁判還在啰里八嗦地講解各種規則時,趙小白的眼睛望向對面那個即將出場的和尚,突然一絲奇思妙想掠過他的心間:這人,不會叫悟凈吧?
當規則終于介紹完畢,雙方選手作自我介紹的時候,趙小白頓時恍然大悟!
難怪那無塵小和尚冒了“二師兄”的名,原來即將出場的這個臉孔方正的和尚,可不正是“三師兄”?
有這么好的提示在先,若要冒名頂替,誰不冒二師兄的名誰是大笨蛋!
可問題是……這個“三師兄”多半只是巧合,二師兄的問題卻就大上了天了!
我去!終于找到了一個“同伙”了嗎。
蒼天!你也可憐我一個人在這里孤單,給我送了個伙計來了?
……
第三場,靈寶寺出場的是悟凈和尚,神霄殿出場的是明風道人。
比賽規則很簡單,就是不能動用一絲一毫念力,但又要顯示出常人所不能的技能。
世界上能人異士很多,這并不難,難的是要比誰的技巧更加高超,按主裁判范老先生的說法,就是和尚不能運用法術,道士不能使用道術
老先生這么說是有原因的。
聽說中州的人族,對法師是這樣劃分的:
和尚:法術。
道士:道術。
書生:符文。
魔族:巫術。
趙小白,覺得,這種劃分方法,確實要“科學”很多,可就是太繁瑣,倒不如都稱為法師來的干脆。
可這場所謂的比法術,會風平浪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