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潮解開了自己襯衫的衣領之后,拍攝繼續。
董萱給大家說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董萱是一個舞蹈家,她自己編寫了一個芭蕾舞劇并擔任首席,只是在即將開演時被別人頂替了。
隨后她礙于面子,不愿擔任首席的替補演員,于是將機會拱手讓給了另一個芭蕾舞演員徐紅。
結果機緣巧合之下,正式上演時徐紅成為首席,而且她因為這部芭蕾舞舞劇,成為了業內首屈一指的女演員。
以至于顏丹辰說提到芭蕾舞演員,她只認識徐紅。
“鏡頭給到顏丹辰,將她身前的杯子拍進去。”陳昊吩咐道。
寧昊聞言隨即調整了鏡頭,對準了顏丹辰。
因為成本有限,所以劇組只租賃了一臺數字攝影機,無法同時多角度的拍攝同一場景。
只能靠著寧昊按照陳昊的要求逐一拍攝。
本來,按照這種情況來說,拍攝進度無疑會很慢,只是劇組的拍攝進度卻顯得很快。
這第一天拍攝還沒有結束,已經拍完了好幾場了!
寧昊發現導演在不少場景拍攝時只拍了一個鏡頭就過了,很少出現保一條的情況。
要知道為了便于后期的剪輯,很多同一場景的鏡頭一般都會多角度,或者讓演員多次表演,拍攝留存。
這樣在剪輯的時候,就給了導演更多的選擇。
有的時候一個鏡頭或許十分精彩,但考慮到影片整體的風格或者為了突出主題等等情況,很有可能會被舍棄。
影片剪輯的時候需要考慮很多,所以一般重要鏡頭多會保幾條。
但是,陳昊顯然沒有這么做。
即便是劇組再窮,可是為了電影成片也不可能這樣節省。
所以,要么陳昊水準太差,拍的亂七八糟,最終成片一塌糊涂,像很多導演一樣,拍完第一部電影就宣告結束了導演生涯。
要么就是在陳昊的腦海里,已經有了整部電影的所有畫面。
按圖索驥,將腦海里的畫面拍出來就行了,不用再多保幾條。
從《彗星》這部電影的誕生、賺到拍攝資金、籌備以及開拍以來,寧昊發現陳昊比自己認為的要厲害的多。
陳昊是第一次導演長片電影,卻比寧昊自己拍攝《星期四、星期三》時要成熟老練。
寧昊甚至都跟著學到了不少東西,這讓他更加高看了陳昊一眼。
“咔!大家表現的很好,沒問題。”陳昊喊道。
8位演員聞言卻是一愣,因為這場聚餐聊天的場景很長,后面還有不少的對話,既然沒問題,為什么要喊停?
“把顏丹辰面前的高腳杯換成綠色的杯子。”陳昊說道。
郝億雖然也有疑惑,但還是直接照做。
至于8位演員對視一眼之后也就沒了表示,導演最大,大家也都猜到了,顯然這樣做是有什么其他的含義。
雖然自己不懂,不過沒事,只要按照導演要求演完就行。
“好了,拍攝繼續!”陳昊說道。
……
《彗星》這部電影以劇情取勝,對表演的要求的確降低了很多。
8位主演都是科班出生,而且至少都已經大二了,加上之前三天的圍讀劇本,讓大家對劇本和彼此都已經熟悉了起來。
即便有些臺詞說的稍微有出入,大家也都能接得住。
陳昊也沒要求大家必須完全復述劇本里的臺詞,只要關鍵詞沒有遺漏,那么就不算出錯。
所以,拍攝的時候相對來說很流暢。
時間來到凌晨的時候,第一次停電之前的情節已經全部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