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完成了剪輯,還得有配音、配樂需要制作,等《彗星來的那一夜》后期制作全部完成,已經是10月中旬了。
陳昊制作完《彗星》之后回到工作室,寧昊正在和邢艾娜最終定稿《香火》。
“昊子,電影弄好了?”郝億見到陳昊急忙問道。
“已經全部都制作完成了。”陳昊說道。
“那快讓我們看看。”寧昊急道。
“這里也沒法放啊。”陳昊搖頭道,“你準備什么時候拍?”
“現在劇本確定了,我們準備今天就開始籌建劇組,招募演員。”寧昊說道。
“那行,你們加油吧,有事也可以找我。”陳昊點頭道。
“對了,昊子,電影你準備怎么上映?”郝億問道。
陳昊聞言眉頭一皺,現在電影上映,最好的肯定還是華影。
因為國內現在還沒有進行院線制改革,電影發行基本是被華影壟斷了。
倒是未來幾年最大的民營電影發行公司伯納今年憑借《我的兄弟姐妹》開始嶄露頭角,于東也是一戰成名。
這是一部成本只有200多萬的小制作電影,而且被積壓在了華影的片庫中,結果被于東相中。
在發行過程中,于東與各地發行公司協調檔期,打破了傳統的排期模式,共同推動電影上映。
同時運用媒體炒作,在影片上映時,約好全國20多個城市的媒體同時開始宣傳,結果這部片子形成一個社會話題,獲得了2000萬的票房。
不僅如此,于東還因為發行這部電影,結識了該電影制片人,來自香江的文娟。
這為他接下來發行香江和內地合拍大片《天脈傳奇》打下了良好基礎。
不得不說的是在國內電影發行方面,于東的確是個人才,本來像《天脈傳奇》這種合拍大片,以往都是華影的盤中餐。
但是于東卻果斷的采取了保底分賬的模式,直接先付給對方400萬的保底費。
加上300萬左右的宣傳和洗印拷貝費用,按照發行方35%票房的分成,《天脈傳奇》票房必須突破2000萬,于東才能夠保本。
結果為了防止盜版沖擊,2002年的8月1日零點,《天脈傳奇》在華夏內地、香江、東南亞同步上映。
當時與《天脈傳奇》同步上映的還有美國大片《蜘蛛俠》,于東再次利用媒體宣傳,極力突出《天脈傳奇》與《蜘蛛俠》的對抗概念,并破天荒地在國內報紙上為電影投放廣告。
最終《天脈傳奇》在內地獲得了近3000萬元的票房,一舉奠定了于冬在香港合拍片發行領域的江湖地位。
隨后,于東幾乎壟斷了香港電影在內地的發行,這為伯納隨后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和保障。
伯納,倒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至于光鮮,宣傳還算給力,但電影發行方面還沒有涉及。
另外還有華藝,雖然有很多狗屁倒灶的事情,但現在已經能夠發行電影。
只是《彗星》投資只有5萬塊,倒是男主陳乾有些名氣,但也只是拍了部電視劇,在電影圈還沒有什么號召力。
而且他們到底能不能懂這部電影還很難說。
不過,現在陳乾也沒有辦法,必須得上門自薦。
不僅僅是為了《彗星》,以后工作室拍的電影都將面臨發行問題。
短時間內,陳乾肯定是無法發行電影的,所以他必須開個好頭,為自己,更為了公司的將來而去毛遂自薦。
前世都是這么過來的,倒也不會覺得太慘。
不過在此之前,陳昊決定先去看看老師謝非,除了告訴他電影已經完成感謝他的幫助之外,也想要看看他有沒有什么發行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