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啊,太沉不住氣了。”謝非笑著搖頭道。
“他們否定我,就是在否定老師你啊。”陳昊回道,“再說了,人不輕狂枉少年啊!”
“呵,你還是少年?”謝非笑道。
“我是大齡少年。”陳昊笑道。
“行了,別貧了,你真的對影片有把握?”謝非認真的問道。
以他對陳昊的了解,這個學生雖然活潑了些,但不是不著調的人,敢說自然有些底氣。
同時對陳昊,謝非的確有心指導,他對電影質量并不是最注重的,他的質疑多在陳昊對待電影的態度。
2個星期制作一部電影,這可不是在香江,在內地而言的確有些兒戲了,這可不是一個真正電影人該有的態度,他謝非也不想教出這種學生。
至于《彗星》哪怕拍的不夠精彩,只要用心了,失敗了也無所謂,真正一片成名的導演畢竟是少數。
更何況陳昊這么年輕,多拍多積累才是一個生命力綿長導演的正常成長路線。
“放心吧老師,我拍完了感覺還不錯。”陳昊點頭道。
“那就真的在北影首映一場?”謝非笑問道。
成功了,自然好!失敗了,也算是一種磨礪吧。
“當然可以!”陳昊笑道。
“那好,這事我來安排,到時候我通知你。”謝非說道。
“沒問題。”陳昊點頭道,“我今天來其實是想問下老師有沒有發行方面的,嗯,建議!”
謝非聞言點了點頭,“發行的話,還是找華影吧,畢竟這一家獨大,你要是愿意的話,我可以給你聯系一下,但到底能不能成功還得看影片質量。”
陳昊聞言一愣,謝非居然認識華影的人?
謝非見狀笑了笑,“我和華影不太熟悉,但我認識江文他們,他們和那面比較熟悉。”
陳昊聞言恍然,謝非和江文合作過《本命年》,還拿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銀熊獎。
這就是圈子的好處啊,出身三大藝校,有老師、學長學姐提攜,真是比一般人多了很多機會。
一句話,或者一個情面的事,大家也不會吝嗇,因為他們自己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而且說不定對未來的自己也有好處。
這也是圈內傳幫帶能夠一直延續的原因。
“那就謝謝老師了。”陳昊笑道。
“這都是小事,也別高興的太早,關鍵還得看你的電影,人家買不買賬。”謝非說道。
陳昊點了點頭,自己因為投資成本的限制選擇了這部《彗星》,要說這部電影也的確很精彩,但其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開頭的十幾分鐘。
這十幾分鐘蘊含了很多細節,但你不知道后面情節的話,它就是看似毫無用處的閑聊,很沒意思。
甚至很多人會以為這就是菜鳥導演的經驗不足,沒有足夠的耐心看到后面的精彩,從而直接棄片。
所以,陳昊覺得自己得雙管齊下,除了找電影公司發行之外,還得有個雙保險。
“老師,您覺得我這部電影報名參加電影節怎么樣?”陳昊問道。
陳昊的希望是能夠拿些獎,那樣的話就有了些資本,對于發行也更加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