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的,從于東愿意親自來談就知道了。”陳昊笑道。
“那就好!”郝億點了點頭。
又等了五分鐘,陳昊就看見于東走進了咖啡廳。
“學長,這里!”陳昊站起身喊道。
于東聞言立刻笑著走了過來。
“又見面了,學弟。”于東笑著招呼道。
“很高興再見,學長!”陳昊笑道。
“我還記得當時你喊著報名了兩大電影節,沒想到這才幾天你就抱著大獎回國了。”于東看著年輕的陳昊贊嘆道。
“學長不也干的一番大事業嘛。”陳昊回道。
“哈哈哈,小打小鬧而已。”于東聞言臉上有些得色,但很快便收斂了。
“小打小鬧可不行,我還想著學長能夠壯大伯納,帶帶學弟我呢。”陳昊笑道。
“你小子,行了,就別捧我了,說說《彗星》發行的事吧!”于東笑道。
“行,您說!”陳昊點頭道。
于東聞言知道陳昊肯定心里有打算,不好糊弄,不過他本身也沒想著糊弄陳昊,他是誠心想要結交這個年輕的學弟的。
“《彗星》交給伯納發行的話,我保證拿出20萬做宣傳,同時拷貝直接弄50個,這些錢都由伯納先墊付,發行分成我也只要10%。”于東說道。
一個拷貝大概需要7000-10000人民幣,50個拷貝就是35萬至50萬之間,再加上20萬的宣傳費用。
按照最少的價格計算,伯納在電影上映前就得投入55萬人民幣。
別看20萬宣傳費用少,現在的2001年可不比后世各種電視綜藝、報紙、雜志、網絡、各種社交平臺同時發力。
各種各樣的宣傳,那是鋪天蓋地。
這種鋪天蓋地的宣傳方式得等到《讓子彈飛》上映時才真正出現!
此時,除了國師、馮大炮這種大導演的電影沒上映就全國皆知之外,大部分電影連在報紙上做宣傳的都沒有。
電視綜藝就更別提了,網絡也還沒發展起來。
大部分電影上映就是做幾張海報,然后聽天由命,由觀眾去決定票房!
很多都是觀眾到了電影院才知道有這部電影上映,這個時候的宣發方式根本沒什么花樣。
當然花樣少,也是因為發行基本被華影壟斷了,院線制度沒改革之前,缺少商業競爭機制,根本無法激活電影的潛力,其中就包括宣發方面。
再想想《彗星》的制作成本才5萬塊,宣發費用都是拍攝成本的4倍了,絕對是絕無僅有。
而且伯納一下子投了55萬,按照發行分成10%來算,《彗星》的票房至少得達到550萬才保本。
再說50個拷貝,一般一個拷貝有5盤,每盤是20分鐘,通常要最大化的利用一份拷貝,那就是各個影廳輪流放映。
比如1號廳放第1盤,二十分鐘后放第2盤,第1盤則拿到2號廳去放,再二十分鐘后,1號廳放第3盤,2號廳放第2盤,3號廳開始放第1盤。
以此類推的話,最理想的狀態下,一份拷貝可以做到5個廳共用一份拷貝。
如果電影火了,但是拷貝制作不夠,就會出現一個城市兩三家電影院共用一份拷貝的情況。
這時候大家可能就會發現,一個電影院放完之后,就有工作人員立刻騎車趕往下一家電影院,接著放。
不過這是最理想的狀態,現實中一般一份拷貝可以同時供應3個廳同時放映,按照這樣算,一天其實也能排20多場。
但這是超級大片的待遇,一般電影無法獲得這樣的排片。
可是無論如何,從于東的條件都可以看出,絕對充滿了誠意,甚至有種賠本賺吆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