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影拿到300萬的投資之后,陳昊便已經開始考慮電影的角色人選以及后期特效制作的問題了。
至于拍攝資金,陳昊準備自己再投200萬,一共湊齊500萬便已經足夠拍攝制作了。
陳昊要拍攝的科幻片依然是小成本,這部電影在前世的2009年耗費的制作成本也就是500萬美元。
考慮到八年間的通貨膨脹,美國人力成本以及特效費用相比內地都要偏高的原因,在2001年的內地制作,這部電影其實是花費不了500萬的。
但為了以防萬一,陳昊決定還是先預備200萬,如果的確不需要,那當然是最好了。
不過陳昊覺得對外還是要宣稱拍攝成本1000萬,那樣的話,昊天工作室就可以有大約20%左右的票房分成。
至于財務怎么走,陳昊拍戲這么多年自然清楚的很。
也是因為現在實在是太窮了,沒辦法只能也干一次1個草帽2000塊的事了。
同時,陳昊也不準備找哥倫比亞的戴維斯要投資了,不然將來賣給哥倫比亞的時候分的錢也會被攤薄。
至于拉上華影,一方面是為了表達自己合作的誠意,建立彼此之間的合作關系,另一方面是因為華影的發行能力冠絕全國,對于電影票房將大有裨益。
接下來就是角色的選擇了,其中男主的選角無疑是重中之重,因為這部電影基本上就是男主一個人的獨角戲。
三十歲左右,初為人父不久,還需要一人分飾兩角,必須具備過硬的演技。
至于女主角,與其說是女主角,但其實她的戲份并不多,和一個配角沒有多大差別。
其他的角色數量不多,戲份也更少,倒是要求不高。
所以,角色問題主要就是要先尋找到一個合適的男主角。
不過,陳昊腦海里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可以先邀請他試一試,想來問題應該不大。
現在真正擺在陳昊面前的最大難題其實是特效問題。
受限于內地電影市場的低迷,所以陳昊只能選擇拍低成本科幻片,而低成本就意味著陳昊沒有足夠多的錢去美國做特效。
好在這部電影的特效其實難度不是很大,沒有絢麗奪目的魔法,不是火山爆發,水漫金山,也沒有高樓坍塌。
電影的特效要求相對簡單一些,所以陳昊決定在國內做特效。
不過說起國內特效大片,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五毛特效。
怎么說呢,特效,其實就是一分錢一分貨,片方給錢少,那么自然就只能做出五毛錢的特效。
如果片方舍得投資,甚至在開拍之前,劇本籌備初始就預定特效制作項目,從一開始就進入劇本和導演的籌備,片方給錢越多,特效就越精美。
所以,影視特效就是燒錢才能靠作品賺錢的行當,不燒錢你賺不到錢。
當然,燒錢但是燒不得法也賺不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