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時間來到了2002年2月22日,《月球》將在今天正式開機。
本來陳昊想低調點,直接開機拍攝,但是華影和伯納勸說陳昊還是要舉行開機發布會,算是給電影一個前期的宣傳。
想到現在電影也的確沒多少宣傳方式,為了電影的票房考慮,陳昊便點頭答應了。
上午八點整,懷柔影視基地的一家酒店,陳昊帶著徐山爭、高媛媛出席。
臺下早已來了不少媒體記者,當陳昊三人一現身便咔嚓個不停,顯然對于陳昊很感興趣。
《彗星》在去年的確是猶如一顆閃亮的彗星一般劃過了內地影壇。
僅有5萬的拍攝成本,而且是國內十分罕見的科幻懸疑片,再加上主創都是一群還未畢業或剛畢業不久的學生。
這一切造成的結果卻是破千萬的票房,同時還拿下了新浪潮獎和金馬獎的最佳原著劇本,也不敢這么寫啊!
因為此時不像后世,媒體渠道沒有那么發達多樣,加上陳昊從來沒有正式在媒體面前現身,所以媒體對于陳昊的了解很少。
這就讓大家對這個被稱為2001年內地影壇最大發現的年輕導演更加充滿了好奇。
“感謝大家能夠光臨《月球》的開機發布會,我是陳昊。”陳昊笑著說道,“這應該算是我和大家的第一次正式見面吧!”
臺下的記者暗道,你也知道啊,長得又不丑,干嘛不在媒體面前露面呢?
“陳導,請問你真的是帝都導演系大四的學生嗎?還有《彗星》的拍攝成本真的只有5萬塊?”
陳昊還沒說完,臺下的記者已經迫不及待的開口了。
顯然,陳昊一直不在媒體面前露面,讓這些記者們好奇萬分。
“呵,我想這些問題,憑你們的神通廣大,應該很容易就能查到吧!”陳昊笑著回道。
“陳導,聽說王晶花想要邀請你加盟華藝,但是你拒絕了?是因為馮大炮嗎?”
陳昊聞言眉頭一挑,“我拒絕華藝,不是因為馮大炮,而是覺得自己與華藝不太合適,僅此而已。”
“那是為什么呢?”
“這樣,今天是我第二部電影《月球》的開機發布會,大家還是問些關于《月球》的問題吧!”陳昊沒有正面回答。
記者們見陳昊沒有正面回答,頓時議論紛紛,暗自覺得肯定和馮大炮有關。
不過看陳昊的態度,應該不會再回答這個話題了。
“陳導,電影片名《月球》,這又是一部像《彗星》那樣的科幻片?”
“《月球》的確是科幻片,但不同于《彗星》,它是一部特效科幻片!”陳昊聞言笑道。
記者的問題明顯是在暗示《月球》和《彗星》一樣,不能算是大家理解中的真正科幻片。
《彗星》是一部科幻懸疑片,科幻設定很好,但有些偏向于懸疑,沒有一點特效場面,這也是少部分人說《彗星》掛羊頭賣狗肉的原因。
“陳導,確定是特效科幻片?好萊塢那種的科幻大片?”
記者們聞言一陣驚疑,而且顯然懷疑的成本居多。
在華夏,科幻片本身就很少,特效科幻大片那就更少了。
陳昊只是拍了一部5萬塊的科幻小品,第二部電影就玩起了特效科幻片?
以內地現在的電影市場表現來看,這不是在找死嗎?
“沒錯,就是大家想象中的特效科幻片。”陳昊很肯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