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世界,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能源短缺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并隨之并發了食物短缺,污染等問題。
為了遏制這種現狀,一家名為月星工業有限公司的企業應運而生。
該公司致力于月球能源的開發,通過采集月球表面的氦-3來滿足地球對能源的需求。
片頭以蒙太奇的手法,靠旁白和鏡頭切換,將故事背景介紹的一清二楚。
隨即,鏡頭一轉,來到了月球上的太空工作站,男主徐山爭正在跑步機上鍛煉。
很快鏡頭又轉向了外太空,只是一個從月球上看向“渺小”地球的畫面,就讓現場的不少觀眾驚呼出聲。
“這才是科幻片啊!”
“這個月球和地球看起來和真實拍攝的一樣!”
“陳昊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
對于普通觀眾而言,《月球》對他們最大的吸引力無疑還是特效畫面,他們也是沖著這點來的,顯然這個開頭給了他們一些驚喜。
或許他們早就在好萊塢大片中見過了比這還要震撼的特效畫面,但《月球》不同,這是一部華語片啊。
能夠有如此的表現,已經讓大家十分開心了。
即便是影評人也有不少在點頭,感到欣慰,至少的確有了科幻片的樣子。
隨后的一連串鏡頭讓現場再次躁動了起來。
衛星圍繞著月球旋轉,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展露無疑。
隨即鏡頭又轉向了月球表面的開采基地,遠處是一望無垠的宇宙太空,群山起伏的月球上,巨大的采礦車在工作,工作站里的燈光不斷閃爍。
一切顯得是那么逼真卻又浩瀚、震撼!
“這些鏡頭是怎么拍的?為什么這么真實?”
“國產的特效水平已經這么厲害了嗎?”
“聽說制作成本只有1000萬,真不知道陳昊是怎么做到這樣的,我看這效果3000萬都不夠吧!”
……
聽見背后的議論聲,再看看一旁同樣雙眼大睜的唐主任,于東忍不住笑了笑。
自己一開始也和大家一樣,的確被這恍若真實的特效鏡頭給震撼到了,實在不敢相信這是一部國產電影!
只能說自己的小老弟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只用了1000萬,就拍出了最佳的國產科幻鏡頭!
大熒幕上,徐山爭得到提醒,開始了自己的工作,開著太空車前往采礦車內部將采集好的能源罐取回來,然后發射回地球。
鏡頭里呈現的極具未來感的指紋、虹膜安全系統,金屬質感十足的內部鋼架結構,都讓觀眾們覺得新奇不已。
隨后徐山爭穿上太空服,出現的太空車、采礦車也讓大家拍手稱快。
總算是有一部拿得出手的國產科幻特效片了。
雖然與好萊塢大片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但這已經讓觀眾感到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