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區》首周票房大爆,如果第二周能夠保持住跌幅,沒有出現大幅度下滑,那么《第九區》的總票房就絕對值得期待。
而想要在第二周保持住票房走勢,口碑無疑是很重要的一點。
當然,在新的一周內地并沒有新片上映,《第九區》的排片依然是上映影片中最高的,客觀上也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第九區》上映進入第二周之后,媒體和影評人對《第九區》的影評也愈發多了起來。
“《第九區》,另類的科幻佳作!
《第九區》運用偽記錄片的拍攝手法在第一時間便已奪人眼球,一場外星難民在地球的科幻故事。
另辟蹊徑的逆向思維,被刻意丑化的外星大蝦,以人類的眼光看待他們是那樣惡心。
導演陳昊安排男主在一開始同樣歧視厭惡外星大蝦,卻因為意外身體發生了變異,慢慢的變異成為自己最討厭的外星人。
這種變形過程中的煎熬和崩潰,極賦隱喻的折射著我們今時仍然存在的種族歧視與暴力。
與卡夫卡的《變形記》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第九區》無愧于陳昊,華夏最好科幻電影的名頭!”
---夢里詩書(搜虎娛樂特約影評人)
“《第九區》,讓好萊塢感到羞恥的科幻片!
電影的拍攝地位于南非的約翰內斯堡,南非雖是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但早被已大部分國家廢除的種族隔離卻依然存在于這個國家之中。
南非白人對黑人有著嚴格的隔離措施,黑人們是不允許與白人們平起平坐的,也不允許隨意進入城市生活,由此引發的大量矛盾沖突。
本片的寓意便大致源于此種沖突!
影片中的外星人大蝦丑陋異常,但是男主等人類對于外星人的肆意凌辱殺害,卻更加讓人不寒而栗!
導演陳昊借著男主變身外星人的突變,酣暢淋漓的表達了自己對種族歧視與偏見的諷刺。
作為一部反映種族問題的科幻電影,身兼影片編劇和導演的陳昊無疑做的十分出色。
《第九區》就是一部披著科幻外皮的現實主義電影。
影片在探討偏見與歧視的同時,不忘加入極具商業元素的科幻場面。
大蝦的人形機甲機器人能夠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將射向自己的子彈聚集成一團后,再反彈回去。
這一招頗有致敬《黑客帝國》的味道。
而整部影片投資僅有4000萬美元,為此導演陳昊啟用的都是沒有名氣的演員,好讓更多的資金可以用于昂貴的特效制作上。
由此可見,一部電影的成敗與否與主創人員的用心程度密不可分,而不是靠著一些雕蟲小技就能夠實現。
否則《第九區》就不會被譽為2004年最好的科幻電影!
更不會讓《芝加哥論壇報》犀利地評價影片為:讓整個好萊塢感到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