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姓之人》獲得第6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在國內引發了一陣關于陳昊的熱議。
雖然不是電影節最高的金獅獎,但是評委會大獎依然算是給陳昊鍍了一層金。
陳昊剛剛憑借《第九區》以及《無姓之人》的接連破億,成為了國內唯二擁有2部票房過億影片的導演,證明了自己強大的票房號召力。
現在又既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之后,再次拿下銀獅獎,還有國內唯一的一座奧斯卡小金人,這三個獎項對于陳昊榮譽地位的加持意義重大。
即便陳昊剛剛過完自己的24歲生日,入行也僅有3年,但相信現在沒有人會再懷疑陳昊擁有足以與三大導演并列的資格與實力。
四大導演已經逐漸成為了內地影壇和大眾公認的事實,甚至不少人認為陳昊足以超越馮大炮,排名第三。
為此,本來關于陳昊《無姓之人》獲獎的熱議漸漸歪樓,媒體、業內、磚家、網絡上統統掀起了關于四位導演排名的話題。
“國師、陳開歌、陳昊、馮大炮,內地四大導演!”---搜虎娛樂報道
“四大導演,陳昊應該排在第幾?”---新狼娛樂
“國師無可爭議,陳開歌、陳昊、馮大炮誰更占優?”---網易娛樂
……
各大媒體顯然已經默認了陳昊與傳統三大導演齊名的事實,只是四人如何排名卻是爭論不休,媒體、網絡、磚家給出了多個版本。
其中,國師的地位最沒有爭議,基本都被排在了第一,爭議的地方主要就是其他三人的排名!
在眾多的排名中,其中曾經在2000年評選出四小花旦的《南方都市》同樣給出了自己的排名,并且受到了較多的認可。
這份排名中列舉了目前四位就導演方面而言,分別在榮譽(只統計國際A類電影節、美國金球和奧斯卡以及內地三大)和票房方面取得的成就,然后給出了一個綜合排名!
第一名,國師。
榮譽方面:
1987年,《紅高粱》,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是華夏在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首次獲得最高獎項。
1990年,《菊豆》,提名第6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1991年,《大紅燈籠高高掛》,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提名第6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1992年,《秋菊打官司》,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1994年,《活著》,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提名第52屆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1999年,《一個都不能少》,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第19屆華夏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
1999年,《我的父親母親》,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第20屆華夏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
票房方面:
2002年,《英雄》,2.48億,年度華語電影票房第1,年度總票房第1,內地影史票房第2,內地影史華語電影票房第1,票房占據內地全年總票房四分之一!
2004年,《十面埋伏》,1.51億,暫列年度票房第1!
優點:收獲金熊獎、金獅獎、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三次提名奧斯卡金像獎、五次提名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榮譽第一!華語電影票房冠軍!
不足:無!
第二名,陳開歌。
榮譽方面:
1993年,《霸王別姬》,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內地首個金棕櫚,第51屆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
2002年,《和你在一起》,獲得第22屆華夏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
票房方面:
2002年,《和你在一起》,票房12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