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華仔,速度稍微有點慢了,看起來有些假,再快一點!”陳昊喊道。
“好的,導演!”劉德化舉手道。
“《2012》第50場第2鏡第2次,啪!”
第二次,劉德化有些用力過猛,都快追上飛機了,而且有個明顯的減速。
“咔,這次太快了!自己注意控制速度!”陳昊喊道,“還有要控制表情,要給人一種生死時速的感覺,不能太平靜了!”
第三次,第四次......
這次拍攝的攝影棚很大,為了便于劉德化控制與飛機之間的距離,同時拍攝劉德化的表情,所以拍攝的起點距離飛機有80米左右。
一次次跑下來,還是比較耗費體力的,偏偏還要每次都有那種腎上腺素迸發,生死一刻的緊迫感。
畢竟是生死存亡的時刻,所以跑起來的時候,劉德化不能因為是遠景就放松表情控制了,而且他同時還得注意距離把控。
更要命的東西是,演員要按照導演和特效師的要求,各種點位,各種卡點,這種東西往往甚至比導演對演員表演上的要求還嚴格。
而且這種技術性要求,很破壞演員的表演情緒。
這對很多體驗派的演員來說就比較困難一點了,因為情緒無法保持連貫性,剛拍一點就停下,好不容易醞釀的情緒和節奏瞬間就沒了,然后還得重來。
這就會導致他的狀態出現起伏不定的情況。
可能他表現好的一次,點位攝像配合的不好,又或者他表演不好的一次,誒,對上了。
所以,作為特效大片,導演往往會選擇后者。
因此有時候這些大片演員的表演時好時壞,或者甚至都不是很盡如人意,也是很常見的。
不過,特效大片嘛,最大的賣點無疑是特效,所以如果不是導演的要求特別變態嚴格的話,其實也沒什么大問題。
而劉德化的這段飛機追逐戲,終于在第5次的時候,讓陳昊滿意了。
“好,過了!”陳昊看著監視器喊道,“爭哥上場吧!”
劉德化是累的氣喘吁吁,陳昊便讓他休息。
然后讓徐山爭上了飛機,開始拍攝駕駛室的鏡頭。
之前飛機啟動是專業駕駛員操作,所以只拍劉德化,不拍駕駛室。
現在換上徐山爭,補拍駕駛室的情形,不過這個時候飛機肯定就不能啟動了,而是靜止拍攝!
...…
時間在緊張的拍攝過程中不斷流逝,很快進入了2008年3月。
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甚至引發全球關注的“**門”總算是告一段落,最終以陳老師的永久退圈才畫上了句號。
但是這件事的影響還在不斷發酵并且影響深遠,尤其是對于香江娛樂圈來說。
這個超級大瓜結束之后,媒體還來不及失落,很快就又有大新聞爆出。
“華友世紀和光鮮的合并正式終止!”---搜虎娛樂報道
“華友世紀高層不愿放權,導致與光鮮合并告吹!”---千度娛樂
“光鮮財務造假?華友世紀去年第四季度虧損3100萬!”---新狼娛樂
……
去年11月,光鮮和華友世紀宣布合并的時候可謂震動了整個業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