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向上司展示藥品成果,要求使用更猛烈的病毒進行實驗,并在猩猩實驗中取得成功,威爾將藥品帶回了家。
隨后在一次誤傷人類之后,凱撒被迫與威爾分離,并被送進了動物看護所。
在那里凱撒受到了無情的對待,繼而開始對人類產生敵意。
最終,有著高智慧的凱撒順利逃離了看護所,回到威爾的家后偷走了藥品,帶回看守所給其他黑猩猩使用,并開始領導他們,最終帶領其他猩猩逃出了看守所。
而此時已經證明這個藥品對人是一種致命的病毒,但是對猩猩無害而且能大幅提高其智慧。
病毒已經開始傳播,形勢在逆轉,一場不得不與人類對立的戰爭即將開始。
……
“準備的怎么樣了,安迪?”陳昊看著身穿動作捕捉服的安迪瑟金斯問道。
《猩球崛起》之所以能夠成功,一是靠扎實的劇本,二是靠以假亂真的電腦特效。
這些以假亂真的猩猩角色們,既要歸功于未能露面的猩猩扮演者們精彩的表演,還依賴于視效公司維塔數碼全球最頂尖的動作捕捉技術。
《猩球崛起》請來的維塔數碼,同樣在為《阿凡達》提供動作捕捉技術服務。
陳昊自然也拉來了昊天特效的一個工作組,假公濟私,既是為了自己公司賺錢,更是為了讓他們學習一下世界頂尖的動作捕捉技術。
好回去之后自己研發,爭取補上這一塊的短板。
所以,這次昊天特效來的小組是常紅松親自帶隊來的。
那么,什么是動作捕捉技術呢?
在電影制作與電子游戲開發界,動作捕捉通常被用來記錄人類演員的動作,并將其轉換為數字模型,以生成二維或三維的計算機動畫。
以《猩球崛起》為例,電影成片需要經歷三個過程:
1.捕捉拍攝:演員需要穿上特制的服裝和頭套,全身許多部位黏上能發射信號的捕捉點,這些捕捉點是發光二極管,共有48個,可以遠程控制,隨著光照條件調節亮度。
演員的一舉一動都會轉化成信號,由特質的攝影鏡頭捕捉,最終傳到電腦終端。
2.電腦渲染:數字動畫模型師做出猩猩3D模型,再將演員表演的表情動作移植到3D猩猩模型身上,猩猩就活了。
演員的表情要借助頭套來捕獲數據,輸入面部解算器軟件中,由人臉轉換為猿的面部。猩猩們的模樣是按照動畫師的要求構建出來的。
它們身上的毛發、濃淡處理、紋理映射、陰影等都是電腦渲染的效果,一般有200到1000個處理器同時使用。
3.加入特效:“修圖師”要把原來拍攝到的畫面中衣著古怪的人類演員“P掉”,換上已經做好的活靈活現的猩猩。
一個“p圖師”要幾個月時間才能把人類“p”得干干凈凈,這時動畫師才能把猩猩p上去。
同時,電腦把動作捕捉戶外拍攝的環境都加了進來,制作匹配立體環境的影像。
最后通過對毛發、皺紋等進行更細致地處理,合成我們看到的電影畫面。
動作捕捉使得我們能欣賞到精彩紛呈的電影,但它還是一門新興技術,尚處于“初級應用階段”。
但大膽暢想一下,未來我們或許能看到用該技術“復活”的夢露、赫本、哥哥等已逝巨星,絕代風華的黃金年代也將重現銀幕。
到時候,那種演員不老、永遠拍片的場景就會成為現實,而歲月也不再是一把恐怖的殺豬刀。
此外不得不提一下凱撒的扮演者安迪瑟金斯,《猩球崛起》的成功,他是功不可沒。
扮演凱撒不同于之前在《金剛》中“扮演”大猩猩金剛,因為凱撒在性格上更具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