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口碑上看,雅虎觀眾給出了B,媒體綜合評分C,而IMDB評分6.7,爛番茄新鮮度更是只有39%!
可以這么說,《2012》刷新了陳昊所用影片的最低媒體和觀眾評分!
與內地和亞洲不同,在內地乃至亞洲能夠看到《2012》級別的末世災難片,那絕對是震撼人心的效果。
在如此逼真的特效面前,甚至連美國宇航局都驚動了,怕過于逼真的電影情節引發民眾恐慌而出來發表聲明,稱片中情節“純屬虛構”,呼吁觀眾切勿杞人憂天。
也難怪該片被定為PG-13級,雖然沒有色情,沒有粗口,但對于13歲以下的未成年觀眾來說,過于具有誘導性。
不少成人觀眾看完影片走出影院的時候都有一剎分不太清幻想和現實,沉浸在電影中的情節不能自拔,這就是電影的魅力。
那么,該片對兒童觀眾是個“誘導”,對成人觀眾是種“迷惑”,對主流青少年觀眾來說就是種“誘惑”了,這種“誘惑”促使大批的青少年涌入影院。
不管看過對其如何評價,吸引他們走進影院的都是那個相同的原因。
但是與亞洲觀眾不同的是,末世災難片對于北美觀眾來說已經可以說是家常便飯了。
《后天》、《天地大沖撞》、《世界大戰》、《地心歷險記》、《獨立日》、《海神號》等等不勝枚舉,北美觀眾多少有點審美疲勞了!
所以,《2012》才會在亞洲和北美有如此大的評分差異!
對于媒體、影評人的如此評價,陳昊也是有些無奈,只能以獲得票房冠軍安慰自己了。
不過,陳昊應該要感謝《地球停轉之日》,因為有了它的對比,才讓《2012》顯得不是那么糟糕。
作為《2012》的對手《地球停轉之日》爛番茄新鮮度22%,媒體總分40,Yahoo!得分C-!
“基努近年來最贗造的作品!”
“沒有靈魂,只有一大堆瀕臨斷氣的自以為是!”
“討論的話題很嚴肅,但重拍的版本很糟糕!”
“缺少原作的優雅與聰穎,還用不得要領的特效與動作場景取代了曾經充滿智慧的對白!”
……
《娛樂周刊》、《芝加哥論壇報》、《好萊塢報道者》、《舊金山編年史報》等全都是C級以下評價。
而如此一對比,《2012》似乎也沒有那么糟糕了!
陳昊真得感慨一句,都靠同行襯托啊!
不過,《2012》因為在影片中使用了一位黑人飾演美國總統,這與今年剛剛成為美國第一任黑人總統的***有些不謀而合。
***是11月份成功當選的,而《2012》在亞洲上映的時候可是8月份!
顯然陳昊預言成功了!
美國媒體似乎總是熱衷于政治,于是將兩者牽扯到了一起。
同時《2012》中,雖然是所有膚色的人種最終共同決定了人類的命運,但是華夏在其中的決定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這點也被一些媒體拿出來報道,甚至攻擊!
其實這對于華語電影來說,再正常不過了,難道我一個華語片來拍你老妹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