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四小花旦”的名號稱呼,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
而其第一次出現于2000年,但很難追究其來源。
真正讓“四小花旦”進入大家視野的是在2002年,當時趙燕子、國際章、迅公子和徐靜蕾四位70后內地女星被《南方都市報》統稱為“四小花旦”,并且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可!
而隨著4位女星資歷和名氣的增長,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承認,到現在大多媒體已經將此四人稱做“四大花旦”了。
與此同時,80后一批女星的崛起逐漸進入媒體、業內和大家的視野,在第一批“四小花旦”成長為“四大花旦”之后,新的“四小花旦”應運而生。
這次疼訊網聯合百余家媒體,央視也跟著報道,評選出新的“四小花旦”和“四大小生”,足見其權威性和廣泛性。
但是相比起“四小花旦”而言,“四大小生”的關注度明顯大有不如。
這也和業內殘酷的競爭有關,在男星方面一直都是香江和寶島的巨星和新生代更吃香,內地的新生代男星鮮有出頭機會。
因為隨著香江市場的沒落,大批的香江和寶島影人選擇了北上,合拍片成為了一時的主流。
而合拍片顯然需要男女主角一個來自內地,一個來自香江寶島,結果就是香江寶島的男星搭配內地的女星成為了主流。
這也就導致內地的新生代小生完全的被籠罩在香江寶島巨星和新生代男星的陰影之下,機會很少,最多也就是演個男二或者大反派!
陳開歌的《無極》,國師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馮大炮的《夜宴》等等無不是如此。
當然這也是市場的一種選擇,畢竟相比于內地的新生代男演員,無論資方還是觀眾顯然都更青睞香江寶島巨星,因為他們顯然更有票房號召力。
與之相反,迅公子等“四小花旦”卻是越發的順風順水,頻頻出現在合拍片的大制作之中,曝光率、知名度和影響力等自然也拉開四大小生一大截。
受此影響,“四小花旦”顯然比“四大小生”更受關注。
另外提一下,四大小生是媒體對最受歡迎的前四名新進男明星的稱呼。
受到當時作品的影響,四大小生的人選經常發生變動,幾乎每年都有不同的人上榜和下榜。
第一批的“四大小生”是陸易、黃壘、李亞朋、胡斌。
隨后任泉、陳昆、教主、佟大偉、印曉天、聶元、杜淳、霍焰、張峻寧、崔林都入選過。
而今年的2009年的這次評選,胡戈、張峻寧、林雨申、朱雨晨并稱為四大小生。
相比較而言,四小花旦就穩定的多了,常年不變。
這次也是因為四小花旦晉升四大花旦,所以才評選新的“四小花旦”。
結果,雅雅、大美糖、天仙和黃圣一入選!
除了黃圣一之外,其他的三位此時都屬于昊天。
讓昊天遺憾的是,小狐其實就排在了名單第5位,也就是說昊天差一點就將“四小花旦”給包圓了!
小狐主要是不拍電視劇,而且之前多拍的是好萊塢電影,加上陳昊有意控制,作品不算很多,在路人緣和人氣方面顯然不如黃圣一!
至于天仙自然是不用多說,而雅雅和大美糖在昊天連續多年的力捧之下,已經成為了人氣最高的兩位小花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