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熱議《盜夢空間》3D觀影效果的同時,盜夢這個關鍵詞,又引發了一場大討論。
這場熱議主要針對的是盜夢這一點究竟能否真的實現。
一部分人覺得夢境就是虛幻的,不可能有人能夠入侵,畢竟本身就不存在的事物,又怎么可能入侵。
但也有一部分人持反對的意見,覺得夢境并不完全是虛幻的,它肯定是精神的另一種體現,那么就有可能被入侵,畢竟腦電波都能被監測到,為什么夢境就不可以。
甚至還有一小部分人覺得,電影里透露的盜夢能力,在未來很有可能會成為現實。
這些人各執己見,甚至自己開了各種腦洞,但結果就是誰都說服不了對方,越吵越厲害,與此同時,更是把‘盜夢’這個話題越吵越熱。
只用了一個晚上,“盜夢”就成功登錄了熱搜排行榜。
這倒是很好的幫《盜夢空間》做了一波免費的宣傳,昊天的水軍們也加入其中,不斷火上澆油,擴大《盜夢空間》的話題度、搜索指數,讓陳昊新片曝光度大增。
……
另一邊來到《盜夢空間》劇組的陳昊則帶著身后龐大的團隊,開始拜神。
這次的團隊,除了往常的拍攝團隊之外,還多了近百人的特效制作團隊。
《盜夢空間》無疑是一部特效大片,但是像那種帶著動作捕捉器,四周全是綠幕,然后做各種無實物表演的拍攝并不多,更多的還是實景+特效相結合的拍攝方式。
這樣做并不是為了省錢,實際上很多實景道具一點都不比制作特效來的便宜,但是實景的好處就是更加的真實。
以電影中的一個場景為例,就是在大亨的居城中出現的地震和洪水,就是由一些特殊裝置配合完成的。
地震是用一些拉倒裝置配合軟碎屑,而洪水除了常用的倒水箱方式,甚至還專門定制了十門空氣炮來制造震撼的效果。
而這一切也都將在攝影機和剪輯師的手下,成為觀眾眼中地動山搖、水漫金山的大場面。
其實這一部分也是要歸類為特效的,不過是物理特效,而不是那種靠著電腦CG完成的虛擬動畫特效。
為此整個劇組都常備著一個上百人的特效團隊,一方面操作這些特效機器,畢竟只有他們最懂這些,另一方面也是在有異議的時候,能夠根據陳昊的要求,盡快調整好。
這次拍攝《盜夢空間》,是陳昊這一世第一次,也是國內第一次拍攝3D電影,陳昊自然想把它拍成不輸《2012》的國產電影特效的巔峰之作。
那么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保證場景的真實性。
這也是陳昊讓選景導演全世界跑,最終確定要到四大洲、六個國家取景的原因。
這支特效團隊是數字領域與昊天特效的聯軍,當然對于3D拍攝顯然數字領域更具權威,為了保證實景拍攝的特效成果,劇組的確是花了不少錢。
但只要效果完美,那么一切就都值了。
拜神上香結束之后,陳昊掀開了攝影機上的紅布,“我宣布,《盜夢空間》正式開機!”
隨后,劇組各個部門迅速歸位。
陳昊則帶著文木野和郭凡進行拍攝前的最后確認。
這次《盜夢空間》新來了兩個導演助理,一個是郝億和寧昊推薦的文木野,另一個則是陳昊老師謝飛推薦的郭凡。
謝老近幾年雖然從帝影退了下來,但是一直還在主持著昊天電影與帝影合作的“希望之星”計劃,因此對于帝影出現的一些人才可謂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