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已經在煎了,店家會幫我們看著火,煎好了就會端過來。”韓五石忙了一早上也累了,倚著墻壁坐了下來。
“是呢,我看小哥的身體不錯,只消兩貼藥下去,保準康復。”
“實在勞煩兩位大哥了。”洪大守吃了點東西,感覺人有了些力氣,便也坐著和兩個人聊了起來。
韓氏兄弟看外面天光甚好,難得遇上冬天里的大太陽。便把門敞開著,讓陽光照進來。雖然也透了些風進來,可洪大守反而覺得氣悶好了不少,新鮮空氣果然也很重要。
幾人說著些閑話,大概聊了聊,韓氏兄弟就是普通的良民出身。沒有什么可歌可泣的抗爭奮斗史,就很普通。老家嘉山郡山多地少,沒有地耕。只能出來走街串巷賣小玩意,挑個單子做貨郎。
慢慢的本錢多了起來,也就賣些價錢更貴的飾品小玩意,往來于漢陽和黃海平安兩道間。算是走熟了的路,頗有些年頭了。
正說著,外面踢踏踢踏的傳來快馬飛馳的聲音,這可少見。縱使是國君出行,都沒幾個騎兵隨扈。等閑還挺難在除了咸鏡道以外的地方見到騎兵,更別提在泥雪地里飛馳的騎兵了。
這一騎跑的很快,幾人沒看清騎士的樣貌,但他背后有一個竹筒。那玩意是專門用來放置朝廷緊要命令的信筒,估計是漢陽有什么事情要往北方傳。
韓三石歇了一會兒,對那個騎兵還挺好奇。他們這些小行商本來就很關心各種消息,畢竟有可能影響到他們的生計。
沒多久就大概打聽到了,雖然消息不太確定。
原來是黃海道的災民無處就食,于是南下京畿道,數千人擁擠到松都(開城)城下,松都留守不敢怠慢,趕緊上報漢陽。
黃海道大災荒的蓋子終究是捂不住了,漢陽朝廷斗歸斗,但既然事情捅到了明面上,樣子還是要做的。
于是派了監賑使北上,帶著大米五百包前來黃海道平安道救災了。
不過具體是誰沒打聽到,想來欽差大臣的儀仗才從漢陽出發。所以先派兵弁去黃州、海州、平壤、安州等地通知觀察使、府尹、兵馬節度使等官員。準備配合監賑使,賑濟災民。
“算這個朝廷還有點良知,知道百姓嗷嗷待哺,亟需官府的賑濟。”洪大守在心里嘀咕著。
“希望來的是個好官吧,不然米還沒出漢陽就都進了京商的米店咯。”
韓五石則似乎對朝廷的救濟很不抱希望,明顯對于所謂的賑災十分鄙夷。
【注1】:突然想起一個非常經典又智障的橋段,女主得了胃病,男主幫她煮粥燒開水。又是喂她喝熱粥,又是幫她買藥,用熱水送服。
這種男朋友是不是超貼心?超有愛?但我感覺他大概是想女主趕緊去死。
不然得了胃病的女主,明明應該吃溫涼的食物,喝涼白開。男主卻給她吃熱的燙的,擺明了是希望她病情惡化嘛。
難怪網絡上調侃“多喝熱水”呢,人家有胃病,讓人家多喝熱水,不就等于是說快點去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