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韓三石出門打聽紙價,洪大守則找來金斗吉。
“今天洪兄弟怎么有興致找我閑聊?”金斗吉一屁股坐到小火爐旁邊。
“這個不急?金大哥覺得漢陽這兩三月什么東西最好賣,最值錢?”
“這兩三個月?”金斗吉把手伸到爐邊,邊烤邊想,口中念念有詞。
“無非是年節所需的貢品食品一例,包括干果海魚等等。
然后是絲綢棉布,不論是宮中的大王娘娘,還是普通的百姓。只要生活過得去,總會在新年縫制件新衣裳。
另外嘛就是凍傷藥,今年好像格外冷些,擦凍瘡的丸藥肯定好嘛。”
金斗吉如數家珍,一件一件的說著。洪大守也點著頭,因為這些都是必然賣的好的年下商品。
“金大哥漏了一樣!”
“嗯?什么?”
“紙!”
“紙?”
“沒錯,再過兩月,開春后就要科舉!”
“啊!是了!”金斗吉恍然大悟。
“洪兄弟的意思是?咱們現在去囤積紙張?”
“那不行!禮曹衙門如果要買紙,咱們無權無職,甚至不如紙店東主背后的關系牢靠,如何能賣高價?”
“那?”金斗吉一開始是欣喜,如今又變得疑惑。
馬上漢陽科舉,成千上萬各地的兩班中人們,會來此參加考試。不光是進士科文試,武科、雜科都要考。
所需要的紙張簡直就是天文數字,不能用張來計算,用刀可能才恰當。
如果能提前布局,李朝朝廷肯定不會打自己的臉說沒有紙,不考了,大家各回各家吧。
為了進行科舉,即使紙張漲價,朝廷也會捏著鼻子買下來。最多用官威壓人,讓紙店背后的勢力少賺一點。
洪大守固然有閔廷爀這個金大腿,可如果請動這位,那估計真的就只能賺一個跑腿錢。只有自己親自下場,才有辦法從中謀取最大的利潤。
直接壟斷市場,囤積紙張,太容易出事,也容易被查。
那么換個思路,紙怎么來的?
楮樹皮和黃蜀葵!
一個是紙漿,一個是紙藥。
黃蜀葵可以用別的替代,但楮樹皮是長在樹上的,削了枝剝了皮,那就要等明年再長出來才可以削了,短時間之內絕對找不到任何的替代品。
匿名派人去買斷漢陽附近的楮樹皮,馬上李朝就要開始采購紙張。
想要紙就要做,想做就要楮樹皮。到時候只要懂得收手,不貪婪,一兩倍的利潤不就是手到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