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閔景爀能記得洪大守,那準備謝師宴就行了。份例的銀子,以及中試考生該給考官的銀子洪大守盡有。
“大監,不知令弟是否知悉學生?”
“放心,他省的!”閔廷爀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須,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
“如此便好,如此便好!大監的恩德學生此生此世,沒齒難忘!”
“尚有大半月的時間,你且回去習字吧,不要再做他想。”
“是該如此!是該如此!”
隔壁的大清,如今的科舉就已經開始看重字寫得如何,如果字寫得極好,內容答得稍差,也可能中舉。如果字寫得很差,內容答得還行,那極有可能就直接淘汰了。
這一風氣到道光以后更甚,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大卷(會試用大卷,殿試用白摺)上不能有一個污點和修改,必須是規整的蠅頭小楷,不然直接和中試無緣。
李朝這里沒有這么夸張,但也不是隨便寫寫就行的,說到底還是要工筆小楷才算合格。
洪大守是個樸素且平凡的人,暫時不敢和全天下兩班的科舉作對,老老實實回家習字。
天氣一日暖過一日,積雪早就消于無形,楊柳抽芽而發,院中甚至還有了鳥鳴。
三月到了,李朝的壬戌科進士文試便也如期降臨。
躲了一個半月的韓三石終于又跑回來洪大守身邊,不僅人回來了,還帶回了倒騰成松商樸周命大房開具的兌票兩萬兩千兩。
按照事前四五一的分配原則,和金斗吉分了帳,洪大守志氣滿滿的去參加進士科。
由于考試的題目并不是太多,不需要連考三場,每場三天這樣。李朝的考試是在昌慶宮前的大廣場上,放上數千張乃至上萬張草席,讓生員們席地而坐。
然后你是手臂做案書寫,還是直接把試卷放地上撅著屁股答卷都隨你,反正不管。
也沒有什么考棚號子,就是露天的,答吧!
很難想象,要是下大雨刮大風咋辦。可按照記錄來看,一般科舉的日子還真沒有幾次因為天氣而延誤推遲過,可能是和季節有點關系,初春雨水沒那么多,西伯利亞冷風又退了回去。
洪大守驗過四祖清單和鄉班保舉之后,也被引到了一張席子上。倒也不虞走錯,中間御道兩側插著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字樣的旗幟,按照千字文來分行列。
到底以后是去干什么買賣,就看今天這一錘子下去了。
成與不成,全在一日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