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朝鮮八道向漢陽匯聚而來的應舉者,望著城外的首級,紛紛意識到了洪景來那是真的要改天換日,變法維新,而不是嘴上喊著說說的那種。
這個有明朝鮮國真要變色了!
對自己才學十分有自信的陳耀祖從鄉下井邑一路趕到漢陽,此番他將自己所有的積蓄全部取出,報名做了萊商北上京城背運紙張的苦力。商隊里的人都只當他是一個砍柴賣柴的鄉下人,沒有人知道這個年輕人心懷的夢想。
借著萊商團的便利,起碼每天兩頓干飯貨真價實,陳耀祖順利的站在了漢陽城外。抬頭望著漢陽南大門崇禮門的匾額,心中激動。
跟著商隊將背負的高麗紙解運到宣惠廳,看著遠勝于鄉下井邑繁華的城鎮衙門,陳耀祖感覺連自己當年侍奉了十年的小少爺,也不過是個鄉下土鱉罷了。
和漢陽的風物相比,那都說不上!
向商隊的褓負商隊長問明了禮曹的去處,陳耀祖這便準備告辭。人家一聽他居然是來應考的,頗為驚奇。想著便留一段善緣,要是考不中來萊商做個賬房書(屏蔽)記也是極好的,畢竟這年頭讀書識字也是一門本事。
陳耀祖謝過人家的好意,不想要拿人家的錢。他覺得既然自己有手有腳,就不應該也不能夠向別人伸手。這心態遠勝于后世里那些什么狗屁莘莘學子家庭貧困,考中本科,明知道國家助學貸款無息且每年8000塊不想去貸,向社會伸手要錢要救助,哭著喊著自己家付不起6200塊學費的撈逼。
人家見他這般,十分欣賞,居然就帶著他去了萊商大行首,同時又是國家的三道水軍都統制使的李禧著家。
李禧著正為洪景來說的,怎么快速恢復漢水上的航運的事而煩心。雖然熟悉水文情況的領航員和船夫水手都在,但是因為無人敢于接手這塊燙手山芋,已經停航了四五日了。
眼下有人回報說運送別試紙張的褓負商隊長前來拜見,李禧著便正好換個思緒,先接見一下自己的老兄弟,再回來考慮這事。
可是所謂的接見,實際上還是李禧著詢問關于萊商的各類事宜,他到底是萊商僅次于柳成用的大行首,對萊商很是關心。
呆坐在一旁的陳耀祖有些坐立難安,李禧著那渾身上下散發出的將帥英豪氣質,與他平素所接觸的那些鄉民百姓差別巨大。
“這是新招的伙計?”問完話,李禧著終于有閑心思關注到陳耀祖。
“不是不是,是在井邑招徠的運丁。”
“運丁?”李禧著沒明白帶一個運丁過來干嘛。
“其實是這位陳小哥要參加本屆別試,小的見他頗有才氣,便帶來了。”褓負商隊長平鋪直敘。
“你是良民出身?”李禧著轉頭看向陳耀祖。
“是的,小的良民出身。”
“你既然前來應國家的別試,那正好,本官問你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