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不應該上到議政府,為世人所議論!”
“老大人的意思是?”洪景來沒想到一直做太平官的閔景爀反應會這么大。
“若是萊商有意與荷蘭夷貿易,在遠洋外海即可,你在朝廷也可以幫他們掩飾。但是在仁川開港,乃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將至禮法體統于何地!”閔景爀難得說這樣的重話,尤其還是對洪景來說。
“沒錯!我國乃是天下禮儀之邦,奉父母上國,怎么能在私下與蠻夷外交!”一直跟在洪景來身后亦步亦趨的金平淳也立刻表明自己的反對。
討論還沒有開始,豐山洪氏勢道政治內的兩員大將,已經旗幟鮮明的表示反對立場。閔景爀還能接受走私,看金平淳年紀輕輕卻更加封建,直言一切外交都是不應該的。
“我亦知此事難為,所以才暫且壓下此事,議后再論其他。”洪景來當然不會拍桌子和他們吵起來,只是先安撫住。
“北學各項,都是自燕京收錄而來,若說為了些技術就要開港外交,委實是不需要的。只需命遣清使臣,好生收錄便可。”洪守榮到沒有立刻表示反對。
但是他哪里知道,以前滿清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為帝王個人本身的愛好,所以允許那些西洋傳教士,攜帶著大量的西方科學文化書籍前來。雖然同樣禁止傳教,但是卻沒有這般嚴厲的隔絕中外。
可到了嘉慶之后,整個國家日益的封閉,和西方的科學文化交流日益減少,再想要從燕京獲得第一手的西方科學文化知識,就幾乎不可能了。
雖然洪景來還有舍科夫這條沙俄線,但是沙俄本身也是個封建的農奴制國家,那技術水平未必能比那些北學派學者高多少。
如果想要持續不斷的接收西方的各類新技術新知識,那就必須要與歐洲的勢力進行大規模的接觸,保證正常且通順的交流。
“那個舍科夫的馬軍練的極好,您要是為了練兵,完全可以似這般雇傭他幾個人,何必要大張旗鼓的開港外交呢?”韓三石照管著教導兵隊,算是一個見識過近代軍事訓練的朝鮮人。
所以他的態度相對緩和,他認為可以雇傭外國人,把交流僅限在幾個人的小規模。由他們來傳授洪景來需要的技術,這樣幾乎沒什么影響,也不會引起八道士人的反對與敵視。
“是了,那舍科夫得力,咱們以利誘之,給他個幾萬兩,他還不死心塌地的為咱們效力嘛。到時候再替他尋個家口,生兩孩子。”李在朝也見過舍科夫,知道這個人很喜歡錢財,直接建議對癥下藥。
“趙老弟呢?你什么想法?”見在場的眾人,幾乎都不贊同大規模的開港外交,唯有趙萬永在低頭沉思,洪景來便想聽聽他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