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三年(170年),八月,二十九日。
張浩來到這個時代已經四月有余,被鄭玄認作義子之后,便安心的在鄭玄家里住了下來,而今天則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日子——鄭玄的生日。
鄭玄本就是個簡單的人,似乎除了研究學問,別無他好,所以誕辰也沒有張羅,只有家人和幾個好友。
“來浩兒、益兒,見過你們子干叔父,當年我倆一起求學大儒馬融,可是為父的同門師兄弟”鄭玄為張浩鄭益引薦了一位三十多歲的中年。
此人身長八尺,身材高大,雖是文士打扮,卻也掩蓋不住英武不凡。
“見過叔父。”張浩鄭益上前施禮,張浩心中琢磨:鄭玄的師兄弟,子干,子干,啊,盧子干,盧植?想到這,正在躬身施禮的張浩,不由得又向下探了探身。
此時的盧植應該還沒有步入仕途,可能還在涿郡教導公孫瓚劉備那倆貨呢。不過張浩還是挺尊敬盧植的,文武雙全,剛直不阿,不問強權。
“還有這位,為父的忘年交,孔圣人二十世孫,孔文舉。”張浩看去,一位二十左右的青年。
“文舉叔父”張浩鄭益齊齊施禮。這可是以后的北海相孔北海啊,沒想到現在還這么年輕。
“來,這位……”鄭玄依次介紹了幾位賓客。
“這是義子張浩,還有犬子鄭益。”一圈介紹下來,鄭玄又把張浩鄭益介紹給眾人。
介紹過后鄭玄就和這些好友談經說賦去了,而張浩與鄭益又神神秘秘的跑了出去。
過了一會,張浩鄭益抬著一個大箱子走了回來。
“義父”張浩呼喚一聲。
“哦?此是何物?”鄭玄疑惑的問。其他人也圍了上來,好奇的看著大箱子。
“義父,這是孩兒與弟弟為您準備的禮物。”張浩拱手說道。
鄭益則打開了大箱子,最上面是一塊木板,木板上整整齊齊的排列著一個個的方形凹槽,張浩拿起木板放在幾案上,露出木板下面的東西,一個個四四方方的小木塊。
看著眾人疑惑的表情,張浩拿出幾個木塊,拿給眾人,眾人細看,每一個方塊上都有一個字,而這個字則是反著刻在上面的,像一枚枚小印章一樣。
“義父,眾位叔父。”張浩呼喚一聲,拿起許多木塊,走到木板前面,將木塊放在木板的方形凹槽上面,正正好好,一個個的放好,同一個刷子在上面刷上墨汁。
這時鄭益則拿出一張草紙鋪在上面,用一個干凈的刷子在上面仔細的刷著,刷了兩三遍,小心的將紙拿下來。
“眾位請過目。”循著聲音,眾人看去,一篇詩經里的詩躍然紙上。
“啊,這……”眾人震驚。
張浩仿佛沒看到一樣,拿出木塊重新排列,有替換一部分,鄭益則重復剛剛的動作,另一首詩出現在紙上。
“此乃神技,神乎其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