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議將私兵職業化,如果培養的話,可以培養一批騎兵,我們這里無險可守,距離縣城又遠,縣兵來不及救援。”
“如果有騎兵的話,我們可以拒敵于村落之外,不會造成村內作物被毀。”
這個時候的大族富豪手里的私兵,并不是只負責保衛家族,平時也要負責耕種等其他工作,只有在需要打仗的時候才會成為兵。
而公孫度則提議將私兵職業化,只負責戰爭,這樣雖然增大了豢養的投入,卻也增加了很多的戰斗力。
至于騎兵,在冷兵器時代,無疑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兵種,而且機動能力特別強,只是錢財消耗上是十分巨大的。
“升濟兄言之有理,只是我現在不知道在哪能買到上好的戰馬。”張浩無奈問道。
他剛到這邊不久,什么都不熟悉,想要組建騎兵,需要大量的戰馬,一般馬販手里能買到十幾匹馬都算不錯了。
“我倒是知道一個人,只是他在遼東屬國,子瀚可去找他購買。”公孫度說道。
“還請升濟兄指教。”
“此人名叫楊雄,祖上幾代都是販馬的,他的手里,好馬不少,只是價格略高……”
“價格不是問題,只要能買到數量能滿足我們就行。”張浩無所謂的說道。
他現在可不缺錢,而且張溪還在源源不斷的給他賺錢呢。
之后是關于一些細節方面的東西,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公孫度在提議,其他人只是偶爾補充一句。
由此可見這公孫度不只是文武雙全,經驗與遠見卻是其他人現在所不能及的,張飛趙云還年輕,華佗只關心那些藥草,童飛則缺少一些治理經驗。
一番商討之后決定,招募佃客三千人,專門負責耕種,招募私兵一千,負責武裝保護,至于招募人手的事情就由公孫度負責。
此時各地區的難民流民已經不少,再加上許多徘徊在難民邊緣的人,招募人手倒是不費什么事情,只要能養著他們,有的是人愿意來投。
至于村莊建設,就由江河湖海去做,反正也不需要他們親自動手,雇傭一些匠人就可以了,只要撒錢就行了。
童飛則在張文的輔助下,繼續訓練那一百挹婁少年。
這邊干的熱火朝天,而張浩則帶著張飛趙云出了縣城,準備去尋公孫度為張浩介紹的馬販,一路疾馳,直奔遼東屬國。
這遼東屬國和遼東郡可不是一個地方,在遼東郡和遼西郡之間,在曹魏時期,改為昌黎郡,現在的治所就在昌黎縣城。
在昌黎城,找到了那位叫做**的馬販子,道明來意之后,那馬販子還有些不悅的神色。
雖然三人穿著不俗,但在他眼里還是娃娃,說不上是哪個大戶人家的娃娃,來這消遣他的。
此時的張浩才十九歲,不滿二十,張飛趙云才十五六歲,就算是哪個大戶人家要買馬,也不會讓這娃娃來買啊。
這個時候的,馬匹價格已經漲到二百萬錢一匹的價格了,并不是一般人能買的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