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將玄菟郡交給了張浩的打理,實則是給公孫度在張浩這個集團中增加資本罷了,他能感覺到,張浩的成就絕非僅僅是一郡太守。
給公孫度手中增加越多的資本,在張浩日后飛黃騰達之后,公孫度得到的好處越大,自己過得自然越舒坦。
收到消息之后,張浩選了一大批的人員趕赴玄菟郡,其中一半是在遼東各縣中抽調出來的,另一半則是在文學院中選出來的。
這批人在公孫琙的幫助下,迅速的被安排到郡中各縣的各個位置之中,并且全面的接管了各方面的政事。
玄菟郡和張浩剛來遼東時不同,公孫琙已經在那經營了許久,各方面基本全被他所掌控,他要架空下面各縣的權利,就是一句話的事。
除了政事方面,軍事方面也被張浩全面接管,派了些基層的軍官到玄菟的軍隊之中,直接將駐守在星火村的卜己提拔了上來。
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張浩就和平接管了玄菟郡,并且把遼東的所有政策帶了過去,包括廢除所有的貴族特權。
此舉雖然也引起了不少貴族們的不滿,但是在張浩和公孫琙的雙重壓力之下,也沒有翻起什么大浪。
他在了解到張浩初到遼東時的鐵血手腕后,也不敢再搞什么聯合對抗了,況且玄菟的地域可沒有遼東大,城池也少,門閥大族自然也沒有遼東多。
其中有一部分了解到,遼東那些放棄了貴族權利跟著張浩的家族,現在過得很是富足的時候,很痛快的選擇了接受。
至于那些不愿意放棄貴族特權的,由于懼怕公孫琙和張浩,也沒有敢于發出挑戰,灰溜溜的帶著家族搬到其他地方去了。
由于過渡的比較快,在春耕之前就完全穩定了下來,自然將新式作物也推廣了出去,因為在遼東已經取得不小的成果,百姓們也很是配合的耕種了新式作物。
至于那些混在難民中的山賊流寇們,在所有難民都入籍了乞升骨城之后,曾有過幾次冒險沖回遼東進行劫掠。
但是在趙云帶著新組建龍武營的攻擊下,全都變成了磨礪新兵磨刀石,剩下的那些也不敢在冒頭了。
尤其是在乞升骨城安定下來之后,他們已經放棄了再出去劫掠的念頭,悄悄地銷毀了自己的兵器,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這件事之后,公孫昭也暫時的偃旗息鼓了,應該是躲在哪個角落等待時機,或者是在醞釀一場更大的陰謀吧。
整個遼東包括玄菟進入了一個穩定發展的階段,隨著龍骨水車等工具的應用,糧食的收成也一年比一年高。
隨著糧食儲備越來越充足,外地逃亡而來的流民也也來越多,張浩同時還在郡內發布了一道鼓勵生育的命令,遼東的人口不停的增加著。
而那些被抓來的高句麗百姓,也已經有不少接受了漢文化,通過自己的表現被分到各縣入了籍,對遼東人口也是個不小補充。
就在這時,一封從洛陽傳來的書信,打破了這份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