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正是約定誓盟之日,雖然已經選出了袁紹為盟主,但是空口白牙這么一說不行啊,必須要登臺拜印才能作數。
但是天公不作美,此時正值冬春之時,從早上開始就狂風呼嘯,風大的時候,在狂風中人都站立不穩,但是誓盟之日已定,豈能說改就改,只好硬著頭皮舉行。
張浩早早的來到了大營中央的校場,此時已經有許多的士兵列陣完畢,放眼望去,那真是兵山將海一樣,只是各路諸侯還躲在帳篷之中沒有趕來。
來到士兵們的最前方,那里已經筑起了一個高臺,這個高臺共有三層,足有三丈高,代表著天地人三才之意。
高臺四周則插滿了紅、黃、藍、白、黑五色軍旗,代表著金、木、水、火、土五行,分東、南、西、北、中五方。
分別是東方甲乙木,木之色屬青,而青出于藍,所以為藍色旗,西方庚辛金,金之色屬白,為白旗,另外在那個時候白旗并非代表投降,指揮之時大多代表集結兵力,擺陣迎戰。
南方丙丁火,火之色屬赤,為紅旗,北方壬癸水,水之色屬黑,為黑旗,中央戊己土,土之色屬黃,是為黃旗。
其實這個時候的聯絡旗、號令旗、將旗、陣旗也大多是用的這種五色旗,雖然都是五色旗,卻是在形狀樣式上有著差別來代表不同的信號。
比如聯絡旗,先頭部隊如果遇到樹林障礙等,需要開道,就會舉起青藍旗來通知后方,或者前方地勢險要,需要防止火攻,就會揮舞紅旗等等。
作為陣旗時,最著名的一個叫做五行大陣,以青龍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順陰陽,前軍宜捷用朱雀屬火,后軍宜殿用玄武屬水,左軍為陽用青龍屬木,右軍為陰用白虎屬金。
在高臺之下,還有一桿牙旗,兵法上說:牙旗者,將軍之旌,謂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桿上以象牙飾,故云牙旗。
牙旗不論是尺寸還是重要性都是最大的,我們經常說的祭旗所祭的就是牙旗,打仗時,牙旗在哪,主帥就在哪,一旦牙旗被毀,就代表著主帥陣亡,將有可能全軍敗亡。
而為了彰顯威儀,聯軍的這桿牙旗,造的特別巨大,足有五六丈高,也就是十多米,旗桿極粗,有人腰那么粗,一面大旗在上面迎風招展。
突然,咔嚓一聲,牙旗應聲而倒,這么大的風,牙旗又建的這么大,自然最先承受不住,被風吹倒。
幾名士兵急忙過去要扶牙旗,奈何牙旗太大,再加上大風的干擾,四五個士兵竟然無法將牙旗再立起來。
這時,大軍中走出一名士兵,這名士兵身材魁梧,皮膚黝黑,一看就是精壯之士,之見那人走到牙旗旁邊,撥開其他士兵,大喝一聲,只手將牙旗又立了起來。
壯碩士卒但是扶著牙旗,任狂風呼嘯,徑自巋然不動,還一臉的輕松之色,可見此人臂力是何等的驚人。
旁邊的士兵趕緊過來重新將旗桿穩定好,那壯碩士兵拍了拍手就要走回自己的隊伍之中,張浩看到這一幕,眼中精光一閃,莫非,此人是……
“將軍留步。”張浩左右看看,發現其他諸侯還沒過來,應該只有自己看到了這一幕,趕緊上前叫住了那名壯碩的士兵。
“這位大人,不知有何吩咐?”壯碩士兵行了一禮平靜的問道道,那人一身兵丁裝束,被張浩叫做將軍卻是沒有表現的欣喜或者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