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夕還記得當年忘憂石初露崢嶸時,石頭背面刻了一首詩,卻只得上半闕:
頑石千載得溫潤,
芳華百年歸塵土。
如今自己塵歸塵,土歸土,真是真實的寫照。這是命中的宿命,還是自然的規律?晨夕當初并沒有多想。如今想來,這工整的半闕詩,實是蘊藏了深刻的哲理。
天道循環,各有定數。頑石為世人所棄,默默無聞。但再頑劣的石頭,經過千年磨礪、萬載沁潤,也有可能變成價值連城、萬古恒存的美玉。
無論是絕色妖嬈,還是亂世英雄。不論你生前如何風光,百年之后,不過是一抔黃土。曾經的榮耀、絕代的風華,又有什么意義?人們又有什么資格去看不起頑石?個人的榮辱禍福,在天道而言,不過是過眼云煙而已。
晨夕感嘆一聲,經歷了生死輪回,自己看待世情的眼光也不一樣了。他將意識無意間投射到忘憂石上,突然驚奇地發現,自己萬分好奇,一直沒有出現過的下半闕詩,現在竟然已經赫然在目!
詩云:
杯酒勾陳宜獨酌,
踏雪尋梅請伴君。
忘憂石題詩的上半闕講述的是顛撲不破的至理,沒想到詩的下半闕,詞鋒一轉,竟然充滿了人情味。“踏雪尋梅請伴君“晨夕苦笑一聲,如今的自己只宜“杯酒勾陳宜獨酌“,哪還有當初初臨貴境之時,“踏雪尋梅請伴君“的心思?
晨夕突然心中一動,這首詩必是打造忘憂石的第一任主人所留,他上半闕說理,下半闕道情,情理交融,內藏機鋒。焉知不是返璞歸真,由情入道之理?
晨夕隨即苦笑,紅塵煉心,自己經歷了生死,如今不知身居何處?怎么還脫不開什么情啊、理的。從小到大,再到如今的一切成空。連身體都沒有了,就讓我徹底放空,做一粒微塵吧。從此之后,晨夕關閉了意識,重歸寂靜。
樹欲靜,而風不止。世事之奇,往往就在于此。晨夕孜孜以求,到頭來一切成空。此刻,他聽憑命運的安排,甘愿化塵為土,老天卻和他大大的開了一個玩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