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萬新練火銃兵,是他親手訓練出來的,甚至可以做到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搶糧。沒別的原因,賞罰分明、從不克扣,主將能做到這一點,大頭兵們自然愿意聽話。
但是,沈希儀遭到的抵抗,也最為頑強,那里有莫登庸的心腹主力!
諒州,也即后世的越南諒山,城池并不高大卻五臟俱全。
沈希儀在嘗試性攻城之后,便感覺敵人有些棘手,遂選擇圍城不攻,分兵攻打附近的土寨子。
然后,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土寨子里的少數民族,簞食壺漿喜迎王師。
只因莫登庸為了打仗,強征各部青壯入伍,又因之前的改革積累矛盾,這些土寨子都痛恨篡位者莫登庸。而沈希儀的軍隊,則一路秋毫無犯,甚至還注意不踩壞百姓的莊稼。
兩相比較,土寨子里的安南少數民族兄弟們,竟然自發組織起來幫沈希儀攻打諒州。
這些土兵在城外一陣呼喊,瞬間引發諒州城兵變,該城守將被綁著出來投降。
城內兵變,不僅有安南少數民族參與,還有諒州城的大族在慫恿。這些地方大族,被莫登庸搞土地改革坑慘了,早就想推翻這位篡位者的統治。
說是土地改革,其實就跟劉瑾一樣,打著改革的幌子盤剝而已,因為當時莫登庸跟前朝勢力打仗嚴重缺錢。
林富那邊的西路軍,進展同樣非常順利。剛剛兵臨城下,廣源州守將主動投降,因為此城距離大明邊境太近,安南將領和士卒早就被嚇破了膽。
好吧,說得更實在一些。
廣源州城,緊挨著大明邊境不遠,從地方士紳到守城將領,全都跟大明有利益往來。廣東產的各種工業品,從廣西不斷流入安南廣源州,這里的敵人早就被金錢給腐蝕了,甚至他們的流通貨幣,都是昆明鑄幣廠制造的正德通寶。
莫登庸的死活,他們不管;誰來統治安南,他們也不管。
他們,只怕得罪了大明官員,今后不能再這樣做生意。
順便一提,廣源州才是莫登庸的基本盤,他的宗族勢力大部分都集中在這邊。可是,這里卻是投降最干脆利索的,因為莫氏族人盤剝太嚴重,邊境貿易他們都要來抽成。莫登庸倒臺,對廣源州的商賈、士紳而言,簡直可說是普天同慶的大喜事。
廣西方向的安南三大州城,就這樣全部淪陷,快得完全出乎莫登庸預料。
黔國公沐紹勛,率五千云南兵馬,從安南的西北部攻入,剛開始的軍事行動并不順利。
但在北方三州淪陷之后,莫登庸慌忙調兵北上,安南黎朝流亡小朝廷,立即沒有了軍事壓力。小朝廷的君臣,還以為大明天兵,是來幫他們復國的,歡天喜地與沐紹勛合兵,雙方合力攻打寧遠州。
寧遠州守將,看到舊朝皇帝來了,直接選擇向他們的皇帝投降。
老撾的雜牌軍趁虛而入,從西邊一路燒殺搶掠。這些家伙的行為,根本不是來打仗的,而是仗著大明爸爸威勢,跑到越南來趁火打劫的!
隨著大明水師炮擊順州,安南的尾巴等于被砍掉,華英、占城、南蟠三傀儡**隊,從南邊也一路燒殺搶掠。
莫登庸完全傻了,他想舉起雙臂,阻擋前方砂缽大的拳頭,誰知卻是四面八方都刺來匕首。
正考慮著是否要自縛請降,升龍府突然傳來消息:心腹大臣杜世卿、親侄子莫文明,殺掉大臣武如桂、鄧文植,綁了皇帝莫登瀛,在首都宣布歸附大明……
莫登庸直接吐血昏厥。
沒辦法,莫登庸為了篡位自立,幾乎把全國地方勢力得罪干凈。就算大明不打過來,等他死了以后,舊朝老臣也會復國成功,他在越南的統治本來就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