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這次是撕毀停戰協定,沙皇沒好意思拉著盟友王驥一起打仗。
剛開始,俄**隊連戰連捷,隨即迎來兩場大敗,俄軍總指揮庫爾布斯基直接叛逃到立陶宛——沒辦法,俄國擴張過度,同時還在搞改革,穩定度一直很低,前線總指揮叛逃也不算啥稀奇事兒。
“波蘭—立陶宛”也很神奇,在擊敗俄羅斯之后,并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宣布兩國正式合并為“波蘭—立陶宛聯邦”,還把獨立出去的庫爾蘭和瑟米利亞公國再次吞并。
這個公國,是在上次停戰協定中獨立的。
波蘭立陶宛聯邦吞并此國,等于撕毀跟王驥的停戰協定,王驥立即向“波蘭—立陶宛”宣戰。
當然,只能宣而不戰,王驥暫時有些糧草不夠。
北歐戰事就此陷入僵持,各國都屬于戰爭狀態,卻又一直不真正打仗。
直至兩年之后,大家都已經緩過勁兒來,立即抄家伙準備開瓢。
俄羅斯率先出兵,王驥也跟著東征,“波蘭—立陶宛”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
打了足足半年,“波蘭—立陶宛”選擇求和。
王驥吞并普魯士公國,即后世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州。
俄羅斯吞并庫爾蘭和瑟米利亞公國,即后世的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沙皇終于獲得波羅的海的出海口。
僅僅過了一年,克里米亞汗國在奧斯曼的支持下,毫無征兆的進攻俄羅斯。
由于俄國主力部隊在征討高加索地區,其余部隊又在防備“波蘭—立陶宛”,克里米亞軍隊一路攻城略地,竟然打到俄羅斯首都莫斯科!
俄國邊境部隊回援首都,“波蘭—立陶宛”立即趁虛而入,再次撕毀停戰協定選擇打仗。
王驥宣戰,又是宣而不戰,等著俄羅斯先扛一陣再說。
期間,王驥派出使者敲竹杠,讓“波蘭—立陶宛”支付十萬金幣,換取王驥這次只宣戰不出兵。波蘭大喜,痛快付款,終于不用再兩線作戰了。
克里米亞軍隊首先遭殃,被俄羅斯回師擊敗。
但是,俄羅斯過度擴張的問題再次暴露,大量新占領土開始出現起義。
內憂外患之下,“波蘭—立陶宛”連戰連捷,重新奪回波羅的海沿岸地區,俄羅斯的出海口又給整沒了。
沙皇伊凡四世非常硬氣,死也不肯認輸,這場戰爭持續了八年,生生把波蘭國王給熬死。史稱“第三次北方戰爭”。
期間,王驥一直宣而不戰,認認真真種田謀發展,消化自己的新占領土。伊凡四世被搞得毫無脾氣,還不敢單方面退出同盟,害怕王驥調轉槍口去打他。
打到最后,俄羅斯和波蘭都打廢了,兩國被搞得民生凋敝、債臺高筑。
直到波蘭國王去世,雙方各下一個臺階,維持彼此的實控地盤簽訂合約,俄羅斯等于承認失去了出海口。
王驥大怒,指責俄羅斯單方面求和,這屬于背叛盟友的行為!
伊凡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