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10公里?”蒙托霍瞪大了眼,說道:“你們這群廢物!距離都不會算了嗎?10公里!你能在10公里外首次射擊就成功命中?”
“可是……”
“廢物!”蒙托霍大罵一聲,掛了電話,拿起望遠鏡便,通過狹窄的觀察窗看著外面。
這一看,便讓他頭冒冷汗。
他看見敵人的戰艦了,確實和情報中描述的一樣,只是一些稍微大一點的驅逐艦而已。
不過,這驅逐艦火炮的射程有點遠吧?
遠一點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對方打的這么準!
10公里,這是一個什么概念?
哪怕是雙方都是大體量的戰艦,在這個距離上,也無法用肉眼看見彼此。
甚至于蒙托霍用望遠鏡看到的,也不過像是一個個猶如模型一般的小斑點而已。
跨越這么遠的距離,首次開火便精準命中,想想都讓蒙托霍不寒而栗。
這個年代人們還沒有雷達探測的概念,戰艦互相攻擊都是通過目視發現目標,通過各種儀器確定方位,然后再通過各種計算工具算出雙方戰艦的距離,以及火炮的角度、填裝的藥量、雙方移動中產生的差值,而后才能發射。
一般情況下,第一輪炮擊基本上都會落空,而后再根據這一輪炮擊落空的情況,再重新調整數據,再次開火。
精銳的海軍部隊可以在第二輪開火的時候做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命中率。
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各國的戰艦都在力爭巨艦大炮多炮塔,因為戰艦越大,加裝的炮的數量和質量也就越大。
在實戰中,哪怕一門炮無法命中,那多門炮覆蓋性攻擊總能命中,而大口徑火炮只要有一枚炮彈成功命中,就足以傷到敵艦的根本。
這時,蒙托霍也反應了過來,他立即下令開火反擊。
瞭望長立即將進行坐標的觀察。
由于距離太遠,他無法精確計算具體的坐標,只能向炮長傳遞一個大概的位置。
而炮長也只能通過這一個大概的位置,計算出大致的火炮角度、填裝的藥量。
整艘戰列艦全部動了起來,彈倉中,水手們快速把炮彈裝在了吊機中,而后將其運送到了填裝位進行填裝。
炮手則不斷調整火炮的角度,并做好了開火的準備。
很快,艦橋下達了命令,進行第一輪試射!
砰砰砰!
這艘名為國王號的戰列艦便噴吐出了大量的火焰和煙霧。
然而,這并沒有什么用。
幾門炮一同發射,然而這些艦炮的著彈點卻完全不同。
有兩枚炮彈跨過了最前面的驅逐艦,落到了戰艦群的后面,剩下都卻都落在了前面。
瞭望長見此卻露出了笑容,立即匯報道:“未命中,但是主炮跨射,立即調整數據!”
第一輪試射,并不是追求精準度,而是用炮彈進行一次測量。
跨射,艦炮射擊技術中的一個專有名詞,按照專業術語來講,應該是叫夾差法。
也就是說,在鎖定敵艦大致的坐標區域之后,戰艦通過一輪齊射,根據不同的炮彈著落的位置,來確定敵艦具體的方位。
只要打出了跨射,那么只需要在稍微調整一下數據,便可以使火炮的攻擊更為精準!
聽到這個消息之后,蒙托霍也是非常驚喜。
第一輪就打出了跨射,難道自己的屬下在自己的精心調教下,已經達到了精銳的水平?
當即,他便下令讓各單位快速調整,重新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