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帝國國內,在保皇派影響力較小的南方,特別是受新思想影響較大的沿海城市,高鴻以及滄溟聯合王國的文章大受歡迎。
在這些城市進步分子的推動下,高鴻和滄溟聯合王國的言論更是傳遍了整個夏帝國。
北方的保皇派和保守派試圖阻擋這些言論的傳播,然而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旦言論開始流傳,再想阻擋就很難起效了。
……
在與保守派和投降派進行輿論戰的同時,高鴻也開辟了第二戰場,也就是鼓動羅斯帝國境內的非主流民族爭取自己的權利。
羅斯帝國境內的民族構成非常復雜,除了主流的羅斯人之外,還有上百個其他的少數族裔,其中有十多個民族想要爭取民族的獨立。
不只是民族問題,羅斯帝國的民生和民權問題也非常尖銳。
帝國杜馬已經被名存實亡,國家權力與資源被上層貴族壟斷,最底層的農民大部分都成為了農奴和包身工。
近些年來,由于種種問題,羅斯帝國境內起義和叛亂不斷,至今其境內還有大量的武裝力量在流竄。
而高鴻也是選擇了其中一支力量,給予支持。
根據遠交近攻的道理,高鴻加強了與萊茵帝國和法蘭克王國的合作,這兩個國家和羅斯帝國多多少少都有些沖突。
特別是萊茵帝國,與羅斯帝國之間的領土爭端問題日益激化。
高鴻深知這一點,所以便加強了與萊茵帝國的合作。
而萊茵帝國也知道高鴻需要什么,所以便加大了與羅斯帝國爭奪領土的力度。
如此一來,這一場沖突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夏帝國與羅斯帝國兩國的事情,羅斯帝國、夏帝國、萊茵帝國、滄溟聯合王國四個國家都成了這一場沖突的參與者。
羅斯帝國在滄溟聯合王國和萊茵帝國的雙重壓力之下,終于無法再堅持下去了。
他們提出了與夏帝國進行談判。
根據現在夏帝國朝廷的行事風格,高鴻知道夏帝國的保守派一定會選擇息事寧人。
所以他便在夏帝國發聲之前,率先提出了“阿拉斯加問題爭端解決議程”,將阿拉斯加問題單獨提了出來,以免夏帝國的某些人胡亂答應條件。
雖然是“爭端解決議程”,但是高鴻之后,這個問題基本上無法解決了。
因為高鴻絕對不會放棄阿拉斯加,而羅斯帝國也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不過,既然羅斯帝國提出談判,這也就證明他們不太可能再選擇戰爭解決問題,高鴻也是松了一口氣。
兩國相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大規模的沖突。
現在真的打起來,對羅斯帝國不利,對夏帝國不利,對滄溟聯合王國也不利。
只要沒有真正打起來,那么這一場沖突的最大獲利者,仍然是高鴻。
看著版圖上新加上的阿拉斯加地區,高鴻也終于露出了一個笑容。
這一切努力,總算是沒有白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