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上在于天,中潛于淵,下見于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指龍處在了不該處于的位置,它的力量同時也被激發了出來,出這招一般在于危難之時的奮力一博,正因為沒有退路,所以此招才無堅不摧!
然而天極境巔峰強者對危險的感知力很強,他沒有硬接此招,而是身形沖天而起,一躍四十多丈,在空中拔出背負的一柄十二階真武寶險,激活銘文,放出一條三丈多長,水桶粗的火蛇,居高臨下,攻向蘇凌天。
蘇凌天不慌不忙的施展原定的第十七招“履霜冰至”,出自坤卦,辭曰:“履霜,堅冰至”踩到了霜,就應該想到大冰雪要來了。這招招如其名,初時似柔弱無力,但如敵人膽敢進招,就如暴雪突降,后勁無窮。
此招一出,蘇凌天周身十丈之內天空飄灑冰屬性真氣幻化的雪花,空氣溫度劇降,地面結霜,蘇凌天掌心吐出一條一丈多長的冰屬性真氣凝結而成的冰龍,迎著火蛇飛去。
冰龍與火蛇在空中相撞,火蛇化作靈氣碎片,冰龍縮小為原來的三分之一,繼續向天極境巔峰的拜火魔教高手攻去,被他用劍氣斬為兩截。
拜火魔教高手自認為大致摸清了蘇凌天的實力,居高臨下,施出五丈長的劍氣攻擊蘇凌天。
蘇凌天早已施出龍鱗甲護體真氣罩,此刻更是激活了十二階神光鎧甲,與此同時施出第十八招“亢龍有悔”,取意于周易中的乾卦,乾代表天,辭曰:“亢龍,有悔”,意思是說亢龍(飛向盡頭的龍)雖然當世無敵,但力終有盡時,力盡則悔,悔不可及。所以亢龍有悔,盈不可久。此招重悔不重亢,后勁無窮。
此招凝聚一條一丈多長的真氣龍,真氣龍龍頭面對敵人,張牙舞爪,龍尾系在蘇凌天的掌心,畜勢待發。
十二階神光鎧甲能擋天極境大圓滿強者的一擊,能擋十二次這樣的攻擊,而拜火魔教高手只是天極境巔峰,雖然他全力出手,他的劍氣只在十二階神光鎧甲上激起漣漪。
蘇凌天施展龍鱗甲攻擊術法,一片龍鱗甲離開直徑丈許的球形光暈,向懸停在四丈高空,凌空以劍氣攻擊蘇凌天的拜火魔教高手激射而去。
與此同時,蘇凌天掌心的兩條真氣龍也離開掌心,向拜火魔教高手激射而去。
拜火魔教高手重點防范真氣龍,沒有認識到龍鱗甲攻擊術法的厲害,對龍鱗甲疏于防范,他躲過了兩條真氣龍的攻擊,卻沒有躲過龍鱗甲的攻擊。
結果這個拜火魔教高手胸口被射穿,形成一個巴掌大的血窟窿。
他的靈魂離體,不甘的望了血流如注的自己倒在地上一眼,然后迅速飛離當場。
但是蘇凌天不可能給強敵奪舍重生,再向自己復仇的機會,掌心吐出一個西瓜大的雷球,將敵人的靈魂轟成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