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彈出的鋼琴旋律,聽在他自己的耳朵里,和聽《兩只老虎》沒什么區別……
一群編導老師面面相覷。
都眼巴巴的等著李照夜放大招呢,沒想到聽到的卻是這個?
終于有人忍不住了:“這旋律太單薄了?”
“是啊,感覺跟兒歌似的……”
在場沒一個看好的,包括正打算開會的那幾位老藝術家。
“聽前奏,有點像金戈鐵馬,戰場廝殺,但一到主旋律,怎么就急轉直下,這么慢了?”
“節奏也不行!”另一位也搖著頭,“休止間隔太多了……主樂器以外留下了這么多的空白,如何填補?”
“先別急,聽完再說!”陳家生揮了揮手,“說不定就是一首協奏曲,需要用多樂器來配合……”
剛剛說話的那兩位止不住的搖頭,姚景容和關長豐也下意識的瞪大了眼睛。
老爺子你別開玩笑了。
協奏曲能是短時間里創作出來的?
這不但需要靈感,還需要一點點的磨,一樣挨著一樣的拿樂器試。
李照夜再天才,也不可能剛有靈感,就知道哪一段用主樂器,哪一段用合奏配合……
李照夜還不知道,在他心目中已無比經典的《男兒當自強》,被人當成了兒歌一樣的東西,還挑出了一大堆的毛病。
他渾然未覺,正如癡如醉的回憶著旋律。
因為在邊彈邊扒譜,李照夜彈一段就會停下來,記好譜,再開始彈下一段。
這更加給人一種李照夜靈感不足,后繼無力的感覺……
等彈到第二遍,那些編導老師相互之間對視了幾眼,然后該干嘛干嘛。
他們很清楚,真要對比,自己還不如李照夜。
至少李照夜有了靈感,創出了一首半成品,雖然簡單的像兒歌一樣……
三位老藝術家,還有姚景容,關長豐,也是各歸各位,開始開會。
所有人都認為,李照夜剛彈奏的這段旋律,就算再補充,也補充不出什么花來……
……
彈了好幾遍,確定每一個音符都沒有出錯,李照夜才合上了曲譜,心滿意足的吐了一口氣。
成了!
大多數的時候,改編比重新創作更難。
《男兒當自強》是黃沾受《將軍令》啟發,又根據流行于蘇南一帶,紅事班子在婚嫁慶典上吹奏的一曲吹打樂,在左宏元、鮑比達等著名音樂創作人的協助下,把五百多節凝煉成一百節,然后反復修改,將一首金戈鐵馬,殺伐不息,雖經典,卻有些小眾的曲目,改編成了慷慨激昂,振奮人心,且能讓絕大部分國人產生共鳴的作品。
這其中最難的,就是“讓絕大部分人產生共鳴”這一點,不論男女老幼,雅俗皆能共賞。
雅俗共賞,老少皆宜!
李照夜認為,具有這種特點的作品,才能稱之為真正的經典。
感慨了一下,他又開始往曲譜上填樂器符。
簡譜算是扒下來了,但與管弦樂的演奏譜還差著好幾層樓那么高。
哪個地方用鼓,哪個地方用大提琴,哪個地方用長號,哪個地方用單簧管……
大多數的樂器節點他都能回憶起來,比如主樂器大小提琴,還有鼓點配合的地方。
而不確定的那一小部分,就需要現場用樂器試驗了,能回憶起來最好,回憶不起來的,就只能憑經驗填補。
但李照夜覺得,以他的鑒賞能力填的譜,就算有一兩處與原作不符,問題也不大……
姚景容開完會出來的時候,李照夜已把所有能回憶起來的樂器演奏,全部填到了曲譜上。
剩下的,需要現場試試效果,再看用不用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