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護士,是病人與疾病之間的一堵墻。
病毒來勢洶洶,疫情傳播神速,蔓延范圍甚廣,武漢乃至全國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之大,堪稱前所未有。
疫情不等人,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千方百計從死神手中搶奪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是每一位醫護工作者的職責與使命。
2月1日這天,天空陰沉沉的。七點半,林月琴就從住宿的酒店上車出發,趕往醫院上班。坐在大巴車上,她一路環顧著周邊的街景,四季常青的樹木,樹葉上都披著一層銀霜。落葉喬木則全是光禿禿的,干枯的樹枝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偶爾有幾片黃葉簌簌落下,仿佛能聽到一絲絲生命枯萎的聲音。
“封城”以來的武漢,萬籟俱寂,寬闊的大街上空蕩蕩的,沒有車,也沒有人,看不到一絲生命的動感,天地間唯存單一的灰蒙,這種蕭條的氛圍充斥了萬物,一點一點抽走這座都市的活力。看著這蕭颯、空寂的街道,想起平時車來人往、熙熙攘攘的繁華景象,林月琴不由然悲從心來,黯然神傷,淚水在眼眶中不停地打轉。
來到濟民醫院,林月琴首先穿上防護服,將自己“全副武裝”起來,象“大白”似的走進一間間病房查房,詢問病人的治療情況。
昨天,林月琴所在的呼吸與危重癥學科,短短8個小時,就收治了162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大部分都是重癥患者。由于病情重,許多患者出現了缺氧癥狀,通過高濃度吸氧,他們胸悶氣促的癥狀得到了暫時緩解。但因為這些病人病情隨時可能惡化,因此林月琴叮囑本科室的醫生和護士,一定要密切關注他們的呼吸頻率和血氧飽和度的變化。
查完房后,林月琴又召集本科室專家,對一些重癥和危重癥患者進行會診。
林月琴說:“這段時間,我收集了當年‘**’時期一些好的救治方法,進行了認真研究,并嘗試用‘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對新冠肺炎病人進行治療,現在看來確實有很好的療效。‘四抗二平衡’——第一個就是抗病毒,越早越好,早期抗病毒治療,能夠減少危重癥的發生。第二個是病情進展中有休克,有低氧血癥,尤其這次新冠病毒,低氧血癥發生還是比較多的,所以要及時給氧氣,及時給呼吸支持。第三是要抗細胞因子風暴,密切監測細胞因子,一旦有細胞因子風暴,可以用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來治療。第四是抗激發感染,病毒往往會導致激發感染,不能早期就用抗生素,但后面要監測有沒有激發細菌、真菌感染,一旦發生要根據藥物敏感性選擇合理的抗生素。同時要做到‘二平衡’,一是水電解質平衡,就是要補充水、電解質,酸堿平衡,補充一定的水分,維持好的生命體征。第二是微生態平衡,在病毒大量感染的情況下,往往會引起腸道微生態紊亂,所以對這些病人還要補充消化道益生菌。這套‘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是有效的方法,我們今后在為新冠肺炎重癥病人搶救中要繼續應用,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
聽完林月琴的介紹,專家們都深感認同和贊許,表示將在今后的救治中,加以推廣應用。
上午10點,天氣開始慢慢放晴。今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經過林月琴他們系統治療,共有24例新冠肺炎患者將康復出院,包括本醫院第一批感染的14名醫護人員,還有第一次接診的、那位曾在華南海鮮市場務工的重癥患者。這些治愈的患者中,年齡最大的86歲,最小的28歲。
醫院為他們舉行了簡單的歡送儀式,既希望能給康復者帶去祝福,也希望能給醫護人員樹立信心。
儀式剛結束,那位華南海鮮市場的重癥患者,快步走到林月琴身邊,用他那粗糙的雙手,緊緊握住她的手。他淚流滿面,不停地抽泣著,突然,撲通一聲,跪在林月琴面前,哽咽道:“林主任,謝謝您救了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說完,連續給林月琴磕了三個響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