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流寇甚至混在流民當中,向周邊的青州、代州涌去,趁機將禍亂引向周邊的城鎮。
京都接到消息之后,立即在太極殿舉行朝會,緊急商議對策,派誰前去賑災?朝中官員,大都沒有什么真能力,逢迎拍馬他們擅長,真正實干,全都抓瞎。所以,誰也不愿前往,動沉默寡言,低著腦袋。
平時相互攻擊的時候,嗓門一個比一個大,吹起功勞來,一個比一個積極。但是今天面對趙宣的詢問的時候,連丞相趙九州也沒有了往日的風采。
這次幽州局勢這么快就糜爛不堪,和地方官員的不作為有很大關系,而他這個百官之首也脫不了責任。
“父皇,兒臣愿為國分憂!”
太子趙景貞出班請戰。
滿朝文武的嘴臉,趙景貞從小就看慣了的,所以想要指望這些人在此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幾乎是不可能的了。即使是有人愿去,他也不放心,擔心自己國家的賑災款成了一些人中飽私囊的手段,更加加重了局勢的混亂。
“皇兒能有此心,朕心甚慰,然你經驗不足,恐難當次大任!”
趙宣何嘗不知道這個時候只怕很難再有人愿意前往,他剛才也問過張九州和趙烈,可是他們推選出來的人員,要么推推拖拖不愿前往,要么就是能力難以勝任。讓他不禁心中有些悲涼:偌大一個國家,竟然沒有幾個可用的人才!
“兒臣一人自然難以完成,因此希望父皇能讓兩個人與兒臣一同前往幽州,定能不負所托。”
聽太子說得這么肯定,皇帝和文武百官也都好奇,哪兩個人能夠幫他們安定幽州局勢?
“哦?你說說看,需要誰何意一同前往?”
“工部侍郎魏思嚴,曾多次前往帝國各地治理水患,對治水深有經驗,且年富力強,當能不負重托;另黑旗軍將領伍峰,在青州剿匪屢次立功,帝國境內的盜匪都很懼怕黑旗軍。”
“兒臣以為,有次二人,定能安定幽州局勢。另外朝廷再劃撥糧食物資,前去安置流民百姓,則幽州局勢定能妥善解決。”
這個方案,是他早就謀劃好的,所以皇帝一問,他很快就說了出來。
“既如此,朕便下令,命此二人協助太子前往幽州賑災。另,朕賜你尚方寶劍,敢有不聽號令者,可先斬后奏!務必將幽州之事,妥善完成!”
“兒臣/臣,定不負陛下所托!”
太子趙景貞和工部侍郎魏思嚴領命之后,轉身離開。幽州水患刻不容緩,早一日趕去救援,就能多救一些幽州百姓。
所以二人退出朝堂之后,連忙趕往各處,做準備工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