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關的守軍將領是個飯桶,腦子里塞滿了肥油,擠得智慧沒有落腳之地。在趙烈大軍前來的當天,認為決戰馬上要來了。
打算趁巫族大軍落腳未穩的時候,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結果帶著一萬多守軍出去和卡魯的騎兵硬碰,頃刻間就被打得落花流水。
可憐那些士兵們,哪里見過巫族士兵,而且是這么兇猛的巫族士兵,臨到陣前的時候,都不敢上前。
最后,連這位飯桶大人都被巫族俘虜了,若不是趙烈援救及時,只怕東陽關就要被攻破。
就在伍峰前去偷營的這天夜里,趙烈悄悄地再次來到東陽關。
他這次從各處一起籌集了五萬騎兵,大周的戰馬雖然耐力不足,但是在短距離沖鋒還是可以的。
巫族的將領卡魯,見識過那位飯桶將領,以及大周軍士之后,不由得對大周的軍隊起了輕視之心。
這種心態不止他一人有,巫族南侵之時所向披靡。所有的抵抗基本上都被他們打敗,所以會瞧不起大周軍是有原因的。
趙烈也許知道了卡魯的這種心態。
這天夜里,他帶領五萬騎兵分三路前進。兩翼各一萬人,負責對方的兩面山頭的敵人,自己親率三萬大軍直擊敵軍中營。
兩翼先行前進,從兩側包抄,約定好信號,同時發起了進攻。
巫族的守衛,在大周騎兵出現的第一時間,就發出了警報。
但是,這次來的不再是上次的步軍,而且大周的戰馬比巫族戰馬要高大,短距離爆發力很強。
所以,巫族守衛發出警報的同時,大周騎兵就已經沖到了營寨跟前,然后雙方展開了戰斗。
巫族將士對大周軍的輕視是從上到下普遍如此,所以對這次大周騎兵的進攻,他們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以為只是小規模的偷營。
當他們看到外面到處都是大周騎軍的時候,才開始慌了手腳,匆忙組織抵抗。但是已經晚了!
大周騎軍占據了人數上的絕對優勢,兩面山頭上的營寨很快就被拔除,一些巫族殘軍往山下的營寨逃去。
兩面山頭進行交戰的同時,趙烈親自帶領的中軍隊伍已經趕到。
趙烈大手一揮,一陣大風刮過,巫族營寨前面的拒馬被吹得亂七八糟,營門也被吹倒。
大周騎兵趁勢沖鋒,向巫族營帳里面殺去。五千人的守軍根本擋不住三萬大軍的沖鋒,而且是以有備攻無備。
巫族的守將帶著一些人馬突出重圍,急忙向卡魯的營寨奔去,趙烈帶軍緊追其后。
就在半路上,卡魯已經接到消息,連忙帶領大軍前來救援,雙方在一片并不開闊的地帶相遇了。
趙烈的大周騎兵早有準備,一個個靈石燈被弓箭射進敵軍陣地,將卡魯大軍里面照得如同白晝,所有情況都看得一清二楚。
而大周騎軍已經開始有一部分人脫離戰馬,帶著強弓強弩,從兩面山上前進,進攻敵軍的側翼。
這回真的成了敵明我暗,而且地方又不開闊,巫族的騎兵無法全部展開,擠在一團。后面的軍隊不知道前面是什么情況,一個勁的前沖。
卡魯的指揮失靈了,但是大周軍隊的騎軍隊伍改變成為長槍大盾陣型,全力防守。大盾后面是長槍手,再后面是弓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