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主張堅決抗敵。
“哼!打?我們拿什么和巫族大軍打?連恭親王的大軍都敗了,固若金湯的烏龍關、定寧關接連失守,誰能擋住巫族的兵鋒?”
“當年太祖皇帝在人族危難之際,尚能將巫族大軍逼出烏龍關以北,今天我人族實力尚存,比之太祖當年人族實力要強大得多,定能與巫族一戰!”
丞相張九州一言不發,默默地站在百官首位,低頭沉思著。
工部尚書魏中睿也閉口不言,眉頭緊鎖著站在文官之列,沒有參與到爭辯之中去,似乎也在思考著什么難以抉擇的大事。
趙宣朝張九州問道:“張愛卿對此事有何良策?”
聽到皇帝問話張丞相,爭辯中的眾人都紛紛閉口不言,兩眼看著張九州,想知道他又何良策化解當前危機。
張九州從文官之列中出列,朝趙宣拜道:“回稟陛下,當前巫族勢大氣勢正盛,我人族大軍不宜直纓其鋒,當暫且避其鋒芒以防守為主。”
“然當下守無可守,又如何去守?”趙宣問道。
“遷都!”張九州從口中重重地吐出兩個字,這兩個字在他心中猶豫許久,每個字都如同山岳一般重。
“遷都?!”文武百官在聽到張九州的這個決定之后都驚詫莫名,遷都可不是件小事!
都城的定址是經過了各種深思熟慮后的決定,是一國龍脈命運之所在,豈能說搬走便搬走的?
更何況,京都一旦遷離,圍繞京都所在的這些機構和人員都要搬走,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需要不少的時間。
唯有魏中睿微微睜開了他一直緊閉的雙眼看了眼張九州,他的眼中露出一絲贊許色,微微點了點頭,在心中微微一嘆道:他畢竟還是將這個決定說了出來,比我更有魄力些呀!
“是的,遷都!遷往龍滄江以南,以龍滄江天險據守,巫族不習水戰必然無法南下。”
這次張九州說得無比堅定。自從剛才艱難地說出那個決定之后,他似乎也完全放開了,朝龍椅上的趙宣闡述著帝國遷都的目的。
“京都已無險可守,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撤退。巫族大軍千里勞軍,耗費巨大!他們不擅長耕種只懂得奪取,就算是占據了大片土地也遲早守不住。我觀他巫族在定州所作所為,已經盡失民心,他們必然在此無法長久。”
“而我大周人心仍在,大軍雖然兵敗,卻損失不大實力尚存,我人族只需憑借天險與之對峙,定能將巫族大軍拖垮,到時候便是我人族反攻之時!”
張九州再次朝趙宣一拜道:“陛下,我等此次退去之時暫時,將來必可返回京都,將巫族趕出烏龍關!”
趙宣也一時難以抉擇,京都在寧州已經數千年,想要搬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況且他趙宣心里是不愿意搬遷的。
“不知魏愛卿有何良策?”趙宣又朝魏中睿問道
魏中睿出班行禮道:“老臣也贊成遷都,不僅都城要遷,寧州百姓也要遷,留下空蕩蕩的一片土地給巫族,他們就算占據了定寧兩州,也必然長久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