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七年三月十三,對京都的人們來說,又有一場熱鬧可看。
西市菜市口是京都兩處行刑的法場之一,也是處刑最多的地方,除非要處刑的人太多,否則另一處法場并不輕易動用。
行刑要在人多的地方,而且要在正午。
人多陽氣旺,正午更是一天里純陽時刻。
朱東山坐在官棚下,望著刑臺,不喜不悲,整個人已經麻木。
最近一段時日,在這刑場處刑的人已經不下三四百人,每隔幾天就有一批人從監牢里拉出來,送到法場人頭落地,這其中大部分的名單都是朱東山親自過目,爾后交到大理寺過個手續,再呈送宮中由圣人裁決。
送上去的名單,每次都是順利地通過,比起當年,如今的圣人似乎更為冷酷。
登基之時,送上去的每份名單,圣人還會漏勾幾個,漏勾的名字,也就是撿了性命。
不過這幾次送上去的名單,圣人竟然一個也沒有漏勾。
朱東山其實很清楚,興起這樣的大獄,固然會讓圣人對刑部和滿意,可是因此而結下的仇怨,那也是越來越多,刑部的血債如今已經是難以數計。
他知道手上沾血太多,終有一天不會有好結果,但自己能夠發跡,正如盧俊忠一樣,都是用鮮血來向圣人表忠誠,當年踏上這條路之后,就已經回不了頭。
刑臺連續殺了兩批人,每一次人頭落地,周圍的百姓都是一片歡呼聲。
行刑之前,菜市口會張貼告示,在百姓們看來,被拉上法場的都是罪該萬死的叛黨,無論男女老少,都是罪有應得。
竇蚡被拉上刑場的時候,已經無法自己走動,是被人抬上去。
刑部十六房,并非浪得虛名。
人群之中,戴著斗笠的秦逍望著刑臺上的死囚們,似乎又回到了一年前。
那次十四名兵部官員被拉上刑場,兵部前任尚書范文正人頭落地,那時候秦逍只覺得出了一口惡氣,正是因為范文正那群兵部官員的玩忽職守,才導致西陵發生劇變,那幫尸位素餐之徒在秦逍眼中,自然是罪該萬死。
這一次同樣是兵部尚書竇蚡被拉上了刑場。
同樣也有不少兵部官員一同被處刑。
不過這次卻多了這些官員的家眷。
白發蒼蒼的老人和懵懂的孩童,在這場爭斗中成為可憐的犧牲品。
雖然眼前一幕讓秦逍似乎回到了范文正被行刑的那一天,但他的心情卻著實不同。
范文正當初落馬,竇蚡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范文正一直信任的心腹,竇蚡當初倒戈,給了范文正致命一擊,也因此取而代之,成了兵部的堂官,論起德行,并不值得人欽佩。
但秦逍對此人卻并無反感。
他在兵部也待過幾天,也曾是竇蚡手下的官員,雖然竇蚡對他談不上有多關照,但也并無敵對,其實兩人之間也沒什么太大的矛盾。
如今眼看著竇蚡一家老小在法場被行刑,秦逍心中卻是感到一絲悲涼。
朝中黨爭,一旦成為失敗者,就只能淪為待宰羔羊,任人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