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皇甫云昭是真的投向龍銳軍,鐵了心要追隨秦逍,那么遼東軍幾乎再無翻盤的機會,可是只要皇甫云昭重歸遼東軍,即使扭轉局勢的希望也不算太大,但卻至少還有一搏之力。
皇甫云昭以陳芝泰的兩千兵馬作為回歸遼東軍的投名狀,如果遼東軍不去配合,不予調兵伏擊,那么皇甫云昭當然會感覺到遼東軍對他的不信任,自然也不敢回歸,
所以為了是否出兵,遼東諸將也是好一番爭論。
涂司馬自然是力主出兵。
本來他與皇甫云昭就有私交,而且皇甫云昭的這次計劃如果順利實施,真的吃掉了陳芝泰這支人馬,皇甫云昭固然是立下大功,他涂司馬也同樣是功勞不小。
汪興朝賞賜麾下有功將領的時候,倒也是素來慷慨,涂司馬知道一旦配合皇甫云昭順利達成目的,汪興朝少不得要重賞自己,所以對此計劃自然是異常熱心。
他在說服遼東諸將的時候,心知要出兵,就必須讓諸將放下對皇甫云昭的疑竇之心。
要讓眾人放下戒心,在涂司馬看來并不難,只需要從皇甫云昭的利益上去分析。
皇甫云昭是遼東軍中的幾位巨頭之一,雖然并不熱衷于遼東諸將跑馬圈地之事,但皇甫家在遼東軍的根基太深,影響力太大,本就擁有大片的土地。
汪興朝雖然對皇甫云昭一直有戒心,甚至利用軍中其他派系制衡皇甫系,但卻也對皇甫云昭一直籠絡,多年來也是時常賞賜土地,所以皇甫家在遼東的良田也是極為豐厚。
而秦逍在遼西施行均田策,從一開始就禁止軍中將士占田霸地。
所以皇甫云昭投在秦逍麾下,肯定也不可能賞賜田地。
在遼東諸將的意識中,金銀再多,也比不上握有大片的良田。
汪興朝派出涂司馬面見皇甫云昭的時候,就已經向皇甫承諾,會將營平郡交給皇甫云昭,這當然是一份龐大的賞賜,以遼東諸將的思維,皇甫云昭不可能不動心。
涂司馬也正是一針見血指出這一點,堅信皇甫云昭不可能放棄這樣優厚的條件,而諸將也正因為涂司馬這樣的說辭,從利益上考慮,也都放下了戒心,覺得皇甫云昭應該不至于放棄如此利益。
汪興朝在涂司馬的勸說下,思慮再三,顯然也知道皇甫云昭回歸對遼東軍意味著什么,錯過這次機會,無法接納皇甫云昭,那么皇甫云昭就無路可走,只能是死心塌地追隨秦逍,這是他絕對不愿意看到的結果。
皇甫云昭如果不回來,營平郡肯定是拿不回來,更要命的是,皇甫云昭身上可是流淌著遼東軍的血液,對遼東軍的情況可說是了如指掌。
此人一旦鐵了心投入龍銳軍,勢必成為龍銳軍用來打擊遼東軍的殺手锏,而且皇甫云昭在遼東軍中的威望極高,連他都投敵,這對遼東軍的士氣也將造成致命的打擊,也許會讓許多人生出遼東軍大勢已去的想法,如此很可能會導致更多人暗中勾連甚至投向龍銳軍。
汪興朝知道自己只能賭一把。
這位大將軍從自己的嫡系之中調出了三千精銳,交由涂司馬指揮,配合皇甫云昭的這次計劃。
這三千人馬當然是精銳中的精銳,無論戰斗力還是裝備,在遼東軍中都是佼佼者。
穩定運行多年的a,媲美老版追蟲都在用的換源a,huanyuana
遼東鐵騎也曾是威名遠揚,這三千兵馬有近半是騎兵,騎兵都是配有甲胄,弓馬嫻熟,畢竟是汪興朝的嫡系兵馬,也是汪興朝能夠坐鎮遼東的根本,如果不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要一口吃下陳芝泰,確保皇甫云昭回歸,否則汪興朝還真不會輕易調動自己的這支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