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話還沒講出口,便聽遠處有密集馬蹄聲疾馳而來,在鬧市中橫沖直撞,將四周圍觀的百姓嚇得呼啦鳥散,河間王派人來迎接韓巖了。
“劉不害奉父王的命令來接巖世子。”
“大侄子來了。”
“……”劉不害呼吸一頓,只覺心口堵了一塊大石頭,暗罵曹尼瑪,都是諸侯子嗣,怎么你到成了我叔叔?
不過下一秒便反應過來了,自己老爹劉德和他都是衛綰的弟子,算是同輩。再者,據說這家伙和皇太子結拜了,劉徹是自己叔叔,這韓巖便也算長輩。再加上前段時間人家救了自己,衛綰沒有追究僭越制度的責任,這叔叔是得認了……
心里有氣,又見現場混亂,老漢在哀嚎,子女們抱著他哭成一團,還有爵者在地上打滾,劉不害看了一眼便沖官大夫喊:“據桑,你找死是不,敢沖撞巖世子的車駕,小心我弄死你……”
“……”
見來者是劉不害,據桑本想借他威風收拾韓巖,沒想到一句大侄子讓他心里哇涼哇涼,雖然不服氣,卻不敢得罪劉不害,只得狼狽地爬起來帶著不甘心走了。
直到遙遠的街道盡頭,據桑才回頭看了一眼,面帶仇恨,給老子等著……
而老漢和他的子女,直接被劉不害的將士帶上馬,回王府再說。
“巖世子,這據桑是一游俠,怎么惹到你這里了?”
“游俠?”韓巖怔了怔。
大漢自立國開始便出現了“游俠”這個特殊的社會階層。
秦漢之時,一些破落的六國貴族子弟仗劍習武,以期亂世逐鹿,恢復從前的貴族地位,而這時正當戰亂,社會也需要武俠來平亂,因此民間便有了重武輕文的心理。
當時還是漢王的劉邦即很鄙視文人,經常罵他們為無用的“豎儒”,還曾對著儒士的帽子小便,而對會打仗的習武游俠卻很看重。
后來建立大漢,這位馬上皇帝仍然看不起文人,以至朝中“公卿皆武力功臣”,在這種社會氛圍下,許多人不顧時代變遷,也佩劍執刀,以游俠為業,以致于人數劇增,一些地痞無賴、豪強惡霸也以游俠自居,完全失去了行俠仗義的初衷。
這游俠就是后世的混混吧,最早的“江湖”,應該便是從大漢開始的。
見韓巖沉思,劉不害還以為他在想據桑的事,便提醒說:“這據桑是大俠據孟的外甥,常年在我河間國廝混,你若看他不順眼,我下個禁足令將他趕走便是。”
“不用麻煩,諒他也不敢惹我。”
“那是。”劉不害贊同。
*******
注:劇孟,洛陽人,西漢著名游俠,譽滿諸侯。吳楚叛亂時,周亞夫由京城去河南,得劇孟,十分喜悅,認為劇孟的能力可頂一個侯國,足見劇孟的勢力之大,對當時形勢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分量,這便相當于是早期的武林盟主,連國家的戰爭都要受其影響。